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ID:356582

大小: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7-27

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前言部分盈余质量,作为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系统中的热点研究对象,是相对于投资者、债权人而言最具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如何评价和分析公司盈余质量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学术性主题,也是具有实务意义的话题。到目前为止,关于盈余质量及其相关管理的研究众说纷纭,然而学术界对其评价标准和具体的管理操纵举措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由于在我国新兴资本市场环境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影响公司盈余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

2、重点讨论了盈余管理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盈余管理的必要性,还就如何甄别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将从盈余质量的定义与概念、盈余管理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让保持盈余的稳健性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在认识和揭示盈余质量的本质和基本层次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较为系统合理的盈余质量管理举措来确保其长期的稳健性,为保证高质量、长稳定的盈余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二、主体部分(一)盈余质量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盈余质量为会计信息中最敏感、相关性较强的一部分,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评价标准。林进(2009)认为,盈余质量的定义,即决策

3、有用观:盈余质量指盈余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并分析了这个定义中的两层含义。即盈余质量应包含两层含义,真实性与合理性:(1)会计盈余与真实盈余的匹配程度。反映过去会计期间账面盈余的真实性(2)会计盈余的合理性,由于盈余管理,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合乎会计法等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使得当期的盈余最有利于企业,但是这样的盈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预测价值,因此,高质量的盈余不仅要真实更应该合理,而合理的盈余则应该有良好的结构,较高程度的现金保障

4、度,以及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李林(2007)认为,盈余质量即收益质量,是指报表被认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损益表损益额能有报表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程度或放心使用的程度。刘筠童(2007)认为,企业盈余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股东、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利益关系人进行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管理者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李昊珈(2006)认为,盈余质量应包括两层含义:(1)与真实盈余的匹配程度,反映过去会计期间账面盈余的真实性;(2)与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数额、时间、必然性的匹配程度,这主要取决于历史盈余

5、的现金保障水平及其持续性、安全性和成长性。汝莹(2005)认为,经济收益有“理想收益”之称。但是经济收益的计量实际操作性不强。会计收益特征为“三位一体”。相对于经济学上的收益理论来说会计收益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它是一种“现实收益”。但面临新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收益理论显得无能为力:它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真实的收益。由此,经济增加值理论和全面收益理论应运而生。EVA是一定时期的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与投入资本的资金成本的差额。Dechow和Schrand(2004)认为,高质量的盈余需要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反映现在运营状

6、况;第二是未来运营状况的良好预测指标;第三是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当盈余是高质量时,它会:更加的持续且稳定;与公司股价或市场价值更为相关。她们同时指出,只有当公司的盈余真实地反映出公司价值时,持续和稳定才有意义,如果孤立地考虑持续和稳定,那么盈余的预测效果是无法保证的。Hawkins(1998)认为,盈余质量高的公司有以下特征:持续稳健的会计政策,该政策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净收益的确认是谨慎的;收益是有经常性发生的与公司基本业务相关的交易所带来的;会计上反映的销售能迅速的转化为现金;净收益的水平和成长不依赖于税

7、法的变动;企业债务水平是适当的,并且企业没有使用它的资本结构来进行盈余操纵;稳定的、可预测性的能够反映未来收益水平的趋势等。同时他指出:盈余质量并不仅涉及收益一个因素,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特征会对收益质量排列的高低顺序产生影响,如: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流动性,行业因素,另外,经济环境、税收政策、会计政策、使用者目的等也是决定公司盈余质量的重要因素。(二)有关盈余管理的现有方法及新方法的探究包文娇(2009)认为,对于盈余管理,完全消失时不可能的,因而政府在治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时,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契约

8、,而不是一味地打击和压制。可以采取的对策有:1、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2、加强审计、提高审计质量。3、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5、改革现有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等规定。6、改革现行企业业绩考核制度和管理者报酬、聘任制度。孙红梅(2006)认为,盈余管理主要是一项会计行为,但其手段并不只局限于会计方法。盈余管理的现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