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论文:两讲“大洲和大洋”

初中地理论文:两讲“大洲和大洋”

ID:35670669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09

初中地理论文:两讲“大洲和大洋”_第1页
初中地理论文:两讲“大洲和大洋”_第2页
初中地理论文:两讲“大洲和大洋”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论文:两讲“大洲和大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理:两讲“大洲和大洋”难忘的回忆从2003年9月至今的一段时间里,有关初中地理新教材试教过程引发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它使我陶醉、兴奋,但更多的是沉思。全新的教材,灵活的教学活动深深地影响着广大师生。在我的思绪中,总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时常在脑海中闪现,挥之不去,那就是两讲“大洲和大洋”的经历。出师不利2003年10月,一个丰收在望的收获季节。某日,市教研室一行人来到我校视导,他们将新教材试教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检查内容。根据学校安排,我要承担一节地理公开课的任务。当时我刚讲到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大洲和大洋”,联想到暑假我参加过省教研室在宜昌举办的人

2、教版新教材培训会,由学科编委会副主任高俊昌主讲。恰好在会上我看过“大洲和大洋”的VCD课堂实录。这节课是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王旭老师主讲的,课堂结构合理,活动安排恰到好处,效果很好。于是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这节VCD课堂实录搬到我的班里重演一次呢?经过短暂准备后,我走进了教室,按照王旭老师大致的程序将这节课照搬。本人觉得效果一般,心里纳闷:一堂优质课堂实录到了我这里,效果怎么不理想呢?当时听课的是市教研室地理教研员王绪宏同志,下午王教研员和我进行了交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点不足:(1)活动:“地球与水球之争”最后结果应向学生有个交代,老师也

3、要发表自己的看法。(2)活动:“在小黑板上给出的经纬线中贴上七大洲轮廓的纸片,并标出四大洋的位置”,由于活动难度大,导致活动人数少,只点了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张贴,其它学生都在观看,没有体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正视与沉思王老师中肯的评价使我陷入沉思:一堂优质VCD课堂实录,搬到我的班里怎么会变了味呢?北师大附中的学生与我校学生的素质存在什么样的差距?如何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一味的照搬,还是将先进的教法与本班实际相结合?营造开放式、民主式的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我是属于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种人,既然自己讲课存在问题,那么就应该正视,勇敢地

4、面对。 难题和困惑伴我走进一个个教室,一节节课堂,它警示我在教学中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去探索。 再次攻坚 寒冬即逝,暖春将至,一晃就道了2004年暑假,接到潜江市教研室通知,要我到市教研室参加新课程地理教材培训,由人教版的专家主讲。会上有幸认识了研究所的专家刘健,刘健专家和蔼可亲,具有独特的见解和分析能力。能和著名专家讨论、交流,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我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向刘专家请教,刘专家帮我作了深刻地分析,并勉励我:成功的教学不是依赖教材,而是借助教材,活用教材,因人而教。培训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04年10月,又是一个金黄色的秋季。2

5、9日市教研室一行人又来到我校,又是王教研员点名要听我的课。去年“大洲和大洋”的教学情形又浮现在眼前,勉励之言依旧在耳边回响。既然去年的课讲得不尽人意,那么今年就应该有一个新风貌,我决心仍然试讲“大洲和大洋”。 在课堂上我作了如下改进: 在完成活动:“谈谈你对地球名称的看法”后,我作了小结:“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这很好。但在正规的场合或书面材料中,你最好还是称‘地球’为宜,为什么呢?”然后点人回答其理由,这样体现了在关注个体的基础上,全体学生达成了共识。 在讲述“七大洲、四大洋”后,我要大家进行活动: ①拿出各自小地球仪(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准

6、备),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吗? ②东、西半球各有哪些大洲与大洋? ③分两组观察,一组观察北半球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另一组观察南半球有哪些大洲和大洋。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接下来分成四组要求学生读图回答: 第一组:你能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吗?第二组:你能说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吗?第三组:非洲在哪里?第四组:找一找各大洲的地理分界线。 然后选出男女生各一名作为节目主持人,朗读《大洲的命名》,最后在VCD《亚洲雄风》歌曲中结束教学。这样将去年一个较大、较难的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可操作的

7、小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面向全体、强调主体、关注个体的教学理念。 反思与探究 通过两讲“大洲和大洋”的经历,使我感受到教诲的迷茫、艰辛、探究与快乐。深感课改的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我再度反思着: ·课堂教学怎样体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 ·怎样将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在驾驭课堂教学能力方面具备什么样的要求? ·如何尊重学生,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观? …… 这些都在时刻鞭策我在教海中不断探究、进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