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湘教版)地理提优练题(1)---精校解析Word版

2019届高三(湘教版)地理提优练题(1)---精校解析Word版

ID:35671933

大小:842.8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09

2019届高三(湘教版)地理提优练题(1)---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2019届高三(湘教版)地理提优练题(1)---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2019届高三(湘教版)地理提优练题(1)---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2019届高三(湘教版)地理提优练题(1)---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2019届高三(湘教版)地理提优练题(1)---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湘教版)地理提优练题(1)---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湘教版)地理提优练题(一)一、地球运动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地运行位置、气候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1)按四季的划分,2017年清明节(4月4日)属于________季,寒露(10月8日)属于________季。(2)从小满到小暑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小暑到立秋期间,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变化趋势是________。答案 (1)春 秋 

2、(2)从小满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自南向北移动,此后自北向南移动 昼长夜短 昼渐短,夜渐长解析 (1)按四季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2017年清明节(4月4日)属于春季,寒露(10月8日)属于秋季。(2)读图,从小满到小暑期间,跨过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从小满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自南向北移动,此后自北向南移动。从小暑到立秋期间,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变化趋势是昼渐短,夜渐长。二、地球表面的形态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3到图5中能正确

3、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哪一个?该河段主要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2)判断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一岸?说明理由。(3)若图1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型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4)若图1所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答案 (1)图4。溯源侵蚀,下蚀。 (2)D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C (4)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

4、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最终与左岸相连。解析 (1)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段,坡度大,流水以下切、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深邃,呈“V”形。(2)D岸为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水流缓,泥沙沉积多。(3)河流流经,阶梯断层地带,形成瀑布。(4)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口的沙洲右侧不断沉积最终与河流左岸相连。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1~2题。1.关于①③气候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A.①地全年多雨B.①地全年炎热C.③地夏热冬冷D.③地冬雨夏干2.影响②③气候类型不同的因素是(  )A.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答案 

5、1.B 2.C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①③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全年炎热;③地夏热冬温,雨热同期,选B。第2题,②③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主要是因为②的北侧有高大地形阻挡,导致②的冬温比较高,从而使得②③气候类型不同,选C。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林木线,简称为林线,亦有人称之为“森林界线”。该线是指分隔森林因气候、环境等因素而能否生长的界线。在该线以内,森林植被可正常生长;然而一旦逾越该线,大部分森林均会因水分、气温或其他气候原因而无法生长。林木线有

6、时也会受地形影响。材料二 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面为我国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及阴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单位:米)。(1)描述图中90°经线以西林木线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甲地为阴山,分析阴山南北坡林线高度差异及其成因。答案 (1)大致呈东西走向;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即林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或纬度或热量)。(2)南坡林线高(或北坡林线低、或南坡林线高于北坡)。南坡为向阳坡,获得热量多,气温偏高;南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或:北坡为阴坡,获得热量少,气温偏低;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

7、。)五、人口与城市读材料,回答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二者能否协调发展也是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上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否协调发展,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小于比值为滞后城市化,反之为过度城市化。下图为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分析示意图。(1)概述图示时期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的特点。(2)说明2001~2005年成都出现的城市化问题及其原因。(3)成都市为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可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答案 (1)1978~

8、1995年,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比值小于1.4,属于滞后城市化;1996~2000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为1.4~1.5,属于协调发展期;2001~2012年,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