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2018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ID:35683780

大小:2.70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4-12

2018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1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2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3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4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专题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大气环境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abbb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间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如下图所示:b级方法技巧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

2、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b级拓展延伸逆温的形成及影响(1)逆温的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温。从形成原因上看,常见的逆温类型主要有: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

3、下而上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②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现象。这种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③锋面逆温。在锋面上,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④地形逆温。在盆地或山谷地形区,夜间由于山坡上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导致盆地或山谷底部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形成上暖下冷的空气结构,即出现逆温现象。(2)逆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燃煤排放的

4、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扬起的尘埃等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逆温存在时,空气质量差,晨练要注意避开这段时间,以免将污染物吸入体内,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雾使空气的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并使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增加。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实际应用(1)运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大气热力作用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照射仍然明亮散射作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反射作用冬天阴沉的黑夜不太冷保温作用强晴朗的天空蔚蓝色;阴沉的天空灰白色散射作用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2)解

5、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3)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真题设问1.(2017·4月浙江选考)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2.(2016·10月浙江选考)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3.(2015·浙江文综)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4.(2015·浙江文综)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考向和规律1.考向:气温的变化特征;气温变化的原

6、因;气温变化的影响。2.命题规律题型:选择题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查形式,非选择题在近几年少有涉及,但填空题考查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材料特征:以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结合文字材料为信息的载体,考查气温的特征、变化趋势及原因等知识。设问特征:在选择题中,多以特征的描述、特征的判断、气温变化的影响与原因的分析、判断与阐述为主要设问方向。选项或答案特征:紧紧围绕所给的图文材料,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归纳出气温的特征、变化的趋势并能理解其产生的原因与影响。例题 (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

7、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 (1)B (2)C (3)D解析 第(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