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学案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学案

ID:35684146

大小:2.72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4-12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1页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2页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3页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4页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6讲 种群和群落考试标准必考加试考试标准必考加试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aa7.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a2.标志重捕法aa8.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a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a9.群落的概念和结构aa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b10.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aa5.环境容纳量aa11.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a6.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12.顶极群落的概念a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1.种群的概念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2.种群的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单

2、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②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2)年龄结构①年龄结构: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②种群的年龄组: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③年龄金字塔④研究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4)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总个体数N=(M=标志个体

3、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3.种群的分布型(加试)(1)概念: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2)类型:包括均匀分布(如稻田插秧)、集群分布(如橡树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随机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其中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3)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集群分布,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为集群分布。4.种群的存活曲线(加试)(1)概念: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2)曲线绘制数据收集:从至少观察1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

4、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3)曲线标识: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5.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比较项目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条件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增长特点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起始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增长减速,到K值时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有无K值无K值有K值曲线类型“J”形曲线“S”形曲线(2)环境容纳量(K值):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6.种群的

5、数量波动及调节(加试)(1)种群的数量波动①含义: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②原因③类型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非周期波动,少数种群数量波动表现出周期性。(2)种群数量的调节①调节类型: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②外源性调节因素: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此外,食物也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③内源性调节因素: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而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内分泌失调被称作

6、内分泌调节。思考讨论1.某地区总人口数为1000人,2014年出生5人,死亡2人。请计算该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1)出生率=出生个体数/种群总个体数=5‰。(2)死亡率=死亡个体数/种群总个体数=2‰。(3)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2.热图解读: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1)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2)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3)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结构。(4)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比率。(5)种群的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除图中影响因素外,

7、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会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6)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7)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密度,原理是怎样的?提示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比率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8)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3.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图,请思考:(1)种群发展至c时期时,其密度增长率为多少?提示 种群发展至c时期时已达到饱和期,出生率=死亡率,其密度增长率为0。(2)若

8、为某渔业资源,则捕捞时机及捕后种群剩余量分别为图示哪一点?提示 渔业资源最佳捕捞时机为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捞,捕后剩余量应维持在b点处。(3)若为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状况,则防治害虫最好应从哪一点开始?提示 若为害虫防治,则最好从图示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