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35692525

大小:62.4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12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庆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第个小题2分,共30小题,满分60分)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A.贵族执政B.层级严密C.尊卑有秩D.代远情疏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有一家的思想价值原则可概括为“当今争于气力。”那么这一家是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3.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

2、下之公利。这里的“他”应是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4.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B.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D.是对专制君主的猛烈抨击5.“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对工商业所持观点不同是源于A.二者的文化素养B.法家与儒家对抗C.不同的发展需求D.代表的社会阶层6.董仲舒提出“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主

3、张,汉武帝委任其为江都王国相。后皇帝祭祖之地发生火灾,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其打入死牢。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这表明A.董仲舒放弃了自己的思想主张B.汉武帝拒绝“天人感应”学说C.中央集权不容儒家学者干涉D.皇帝垄断对“天意”的解释7.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这是因为王阳明A.敢于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B.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C.提倡从自己内心中

4、寻找“理”D.强调先知后行提升自我修养8.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B.吸收糅合诸子学说C.科举制度开始创立D.程朱理学日渐兴起9.《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行政管

5、理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D.分割宰相权力,加强封建皇权10.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11.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君主专

6、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D.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12.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13.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成熟的继承制度,但各种权贵势力如干政的宦官、外戚后妃集团常常出于各自的利益,干扰嫡长制的实行,

7、出现了许多白痴皇帝或幼帝,造成了朝政混乱。这反映了A.君主权力受到挑战B.皇权至上带来的后果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嫡长制影响社会稳定14.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15.“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

8、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A.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16.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