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朝末期

第一章 清朝末期

ID:35695909

大小:1.31 MB

页数:265页

时间:2019-04-13

第一章 清朝末期_第1页
第一章 清朝末期_第2页
第一章 清朝末期_第3页
第一章 清朝末期_第4页
第一章 清朝末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清朝末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第一章 清朝末期建立崇古尔库等驿站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吉林将军以“三姓(今依兰县)西阿勒楚喀(今阿城市)地势辽远,驿递不便”为由,请求在松花江北岸借地设站,驿站由三姓入其境内,经宾州到阿勒楚喀。经过有关人员在松花江北踏查,在后设置的大通县境内设了五处驿站。即妙噶珊站(一站)、鄂勒果木索站(二站)、崇古尔库站(三站)、富拉珲站(四站)、佛斯亨站(五站)。每处驿站按规定配齐额丁、马牛。当时驿站的任务是递送文报和迎送过往的官员。在崇古尔库站设立了乡约房子,地方公举廉永庆为乡约,贾亮为牌头,代理本驿站和其他驿站的民事、刑事案件,对其案件尽力排解,其

2、案情重大的,送吉林三姓副都统衙门办理。崇古尔库等五个驿站设立后,根据需要,不断添加额丁和马牛。1881年(光绪七年二月),吉林将军铭安等人以“边防紧要,文报日繁”,“惟自珲春到宁古塔往来文报(因无驿站)未能迅速”为由,奏请“改设驿站,添拨额丁,以重邮递,而免迟误”。给各驿站增配了额丁、马牛。新添增的崇古尔库等五驿站递送文报和迎送过路官员过忙,故吉林将军于1889年(光绪十五年四月)以“驿站丁少、差繁”为由,请求“酌加额丁”,得到批准。妙噶珊、鄂勒果木索、崇古尔库、富拉珲、佛斯亨五处驿站额丁各增至25名。崇古尔库等五个驿站,在光绪初年由呼兰城守卫管辖,从1879年(光绪五年)开始,改由呼兰

3、副都统所辖。各驿站设笔帖式管理驿务。1889年(光绪十五年)五处驿站配齐了笔帖式。佛斯亨站笔帖式为毓林、富拉珲笔帖式为富润庠、崇古尔库笔帖式为恒春、鄂勒果木索笔帖式为桂清、妙噶珊笔帖式为春山。为加强对崇古尔库的管理,1890年(光绪十六年),吉林将军长顺奏准,三姓委参领蓝翎云骑尉永福带防御一员、骁骑校一员、笔帖式二员、甲兵西丹三十九名,在崇古尔库驻扎。光绪年间,崇古尔库等五驿站荒地很多,清政府批准拨给驿站丁户不堪开垦的土地作为官马放牧场,作为驿站津帖公费之地,并免去各站丁地三成地租。崇古尔库等五个驿站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公文,自上站至下站,换马不换人,即“驿递以马”。驿站还有护送官物及乘传官

4、员之责。当时的五个驿站之间河流很多,为了方便车马过往,在驿站所经的大通河、小通河、小桥子河、林子河、富拉浑河、二道河、三道河、四道河、浓浓河、沙河子、转心湖等大小河流之上均架起了木桥。但有时连降大雨,桥梁被冲塌,山水汹涌,一片汪洋,人马难涉,难免紧急公文及车差被阻滞迟误。崇古尔库等五处驿站距离里数相差不多。妙噶珊站(一站)南至依兰县8里地,西至鄂勒果木索站(二站)60里,鄂勒果木索站西至崇古尔库站(三站)72里,崇古尔库站西至富拉珲站(四站)70里,富拉珲站西至佛斯亨站(五站)70里,佛斯亨站西至色勒佛特库站(六站)61里。-------WORD格式---可编辑---崇古尔库等五个驿站间

5、距离相差无几,但传递公文速度快慢不一。清政府对驿站管理的极为严格,1892年(光绪十八年),鄂勒果木索站、富拉珲站传递公文迟至五个时辰和七时五刻,两站笔帖式记大过一次,一年内停升;而妙噶珊站传递公文极为迅速,仅用五刻,该站笔帖式记大功一次。各驿站时常遭到“马贼”的抢劫,1885年(光绪十一年三月二十九),三十余名“马贼”冒充官兵由巴彦苏苏(今巴彦县)突然袭击佛斯亨站,“马贼”攻破驿站院内,抢走马匹,放火烧了局房,又抢各家商户。使佛斯亨站遭到很大损失。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都曾河金矿局曹总办带领百余人的队伍行抵崇古尔库站东五里新街(今三站)城东住宿。第二天早晨,曹总办手下七、八

6、个人手持快枪闯进驿站(今老站)院内,抢走三匹马,当站丁头目上前恳请留马时,曹人非但不还马,还当场击毙一匹马,并骑走了两匹马。这是驿站之间发生的纠纷。崇古尔库等驿站的建立,保证了清朝军事物资的运输及官报文书的畅通,使部分地区得到开发,但也极大地增加了当地人民的负担。建立大通县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批准在崇古尔库站(今三站乡老站村)设立大通县,隶属吉林依兰府管辖。1904年(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初三),吉林将军达桂、副都统程德全以“江省府境辽廓,人民渐多,亟宜便通吏治”为由,建议“添设地方各官,以资治理”。因此上奏:“汤旺河、五站一带与吉林接壤,应两省会同设官,不可稍分畛域,方于吏治

7、、防务有裨”。十二月十九日递到回折,奏朱批:“政务处、吏部义奏”。吉林将军达桂为对隶属三姓的汤旺河、五站一带“果否与江省接壤,现在该处荒田已否大辟,人民是否来归,地方果否蕃蔗,形势是否扼要”等进一步了解,决定派三姓交涉员郑国桥进一步实地调查。郑国桥带人从三姓出发,边踏查边记载。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四),郑国桥向达桂禀报:“姓城之西共有五站,计程三百,再行三百,方至宾州,维三站一区,适其中焉,应请添设县治,名曰大通河。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