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新教材的体会

使用新教材的体会

ID:35699364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3

使用新教材的体会_第1页
使用新教材的体会_第2页
使用新教材的体会_第3页
使用新教材的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使用新教材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使用新教材的体会程发云新课标下的数学新教材在我校使用以来,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并且两极分化时间提前。以前,在初一、初二阶段,基本上没有两极分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掌握的较好,只有在初三才开始出现两极分化,而现在的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就出现了两极分化。对这一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有着深切的体会。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及采用的对策谈谈自己的体会,希望籍此能抛砖引玉。(一)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1、从教材的角度分析:数

2、学人教版新教材对有些内容作了删减,对有些内容及顺序进行重新的组织和编排,称之为螺旋式的编排,这样对知识的讲授显得跳跃而又零乱。比如,在有理数的乘法这一节中加了一点合并的内容,很独立,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又如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要用到整式的乘除法,而整式在第十五章才出现。还有教材中大量的“贴近生活”的实例过早出现,这对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根本理解不了,只有数学天分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才能适应这种跳跃式的思维,才能理解这些实际问题。因此,两极分化就这样过早地出现了。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①学生

3、由于先天性的因素,智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出现分化;②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有的怕苦怕累,不肯动脑筋,懒惰而学不好,相反地,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生上来了;③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④----WORD格式--可编辑--家庭环境的好坏也是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回家后麻将声声,根本无法写作业,其家长的教育也是负面的,而有的家庭却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3、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新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是摒弃了过去简单的模仿和机械的重复,代之而来的是亲历数学活动,理解数学知识

4、。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简单的问题,好学生一看就会,他很有可能脱口而出,这样其他的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答案就已经出来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好学生只顾自己独立思考或动手,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不知如何思考、动手,或干脆不去思考、动手,这些学生只能滥竽充数,于是,课堂几乎成了优生的课堂,而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者为了追求升学率,也只能顾及优生了,长此以往,就出现了两极分化。(二)采取的对策: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尽量减小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国务院关于基础

5、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习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可见自主合作学习既符合改革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我是这样做的:1、科学合理的分组。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小,又有好和群的特点,他们十分愿意和要好的伙伴在一起,因此,科学合理的分组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分组不当,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首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里素质进行综合评定,让学

6、生之间了解得更清楚一些。然后选出组长,组长很关键,既要学习能力强,还要组织能力强。组长再聘组员,当然组员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组长,实行双向选择。具体要求是:每个小组----WORD格式--可编辑--4~5人,其中组长为优类,其他的优、中上、中、中下各一名。这样每个小组的构成均衡,比例相同,可以优势互补,互相帮助,有效地促进了组内合作交流与组间的竞争,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2、合作学习的实施。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合作学习的好处和必要性,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要让他们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

7、的意识,要求他们在合作中发扬民主,不要一人独领风骚;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要互相帮助,每个人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学习负有一定的责任,大家同舟共济,荣辱与共。通过合作,各自获得相应的发展与进步。这样,大家就很乐意接受了。实施合作学习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课堂上: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才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并非每节课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引入合作学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当学生个人无法完成活动时;当学生独立探索出现困难时。事实证明,在课堂上引入适当的合作交流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

8、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数学魅力,增强数学活力。②课后的合作交流学习更为重要。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后却有充足的时间供大家讨论,各小组可以在一起交流、沟通,谈学习的体会,谈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同时,少数在课堂上没有听明白的学生,可以找自己的组员或组长问,他们也很愿意讲,因为他们不愿意有人拖小组的后腿。而在没有分组之前,有些学生不愿意讲,认为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时间,比较自私,当每个人都有小组之后,无形中有一种压力,一种责任,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因此,课后的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