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心科技字〔2019〕3号签发人刘保明

创新中心科技字〔2019〕3号签发人刘保明

ID:35712700

大小:14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4-13

创新中心科技字〔2019〕3号签发人刘保明_第1页
创新中心科技字〔2019〕3号签发人刘保明_第2页
创新中心科技字〔2019〕3号签发人刘保明_第3页
创新中心科技字〔2019〕3号签发人刘保明_第4页
创新中心科技字〔2019〕3号签发人刘保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中心科技字〔2019〕3号签发人刘保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文件创新中心科技字〔2019〕3号签发人:刘保明关于发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运维与健康管理方向两个研究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为落实《科技部国资委关于同意中国中车集团青岛市共同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批复》(国科发创〔2016〕269号)文件要求,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青岛创新中心”)围绕运维与健康管理研究方向,2019年启动下列两个项目:项目一:多材料复合结构新型轻量化先进技术研究项目二:车辆结构服役分析、智能监测及延寿技术研究为实现项目目标,采用联合研发、协同创新模式,根据项目研究需求起草项目指南(

2、见附件1),现面向全社会公布,欢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申报参加联合团队(申报书见附件2)。附件1运维与健康管理方向两个研究项目申报指南附件2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科技研发课题申报书联系人:张涛;联系电话:0532-89015021;邮箱:zhangtao@innohst.com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2019年3月16日13附件1运维与健康管理方向两个研究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科技部国资委关于同意中国中车集团青岛市共同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批复》、《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等提出的任务,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

3、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青岛创新中心”)围绕运维与健康管理研究方向,提出两个研究项目申报指南。针对轨道交通行业运维与健康管理研究方向轻量化研究创新不足、服役安全可靠性评估能力薄弱等问题,以异种材料先进连接技术为支撑,开展多材料复合结构新型轻量化先进技术研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车辆结构轻量化水平提升。以推进车辆结构服役安全可靠性评估能力发展为主线,开展车辆结构服役分析、智能监测及延寿技术研究,实现车辆结构寿命评估精准化。本指南按照多材料复合结构新型轻量化先进技术研究、车辆结构服役分析、智能监测及延寿技术研究两个项目,共开展8项课题研究。课题实施周期为5年(2019年-2023年)。一、

4、研究项目项目一:多材料复合结构新型轻量化先进技术研究13(一)轻量化材料及可加工性评定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内容:以多材料复合结构轻量化技术研究为核心,开展轻质金属及复合材料应用分析、现有材料性能和制造性能评定方法分析与优化、确定结构应用与连接需求、评审相关设计和质量标准、性能测试与制造过程验收规范相关技术研究,以典型结构件为案例突破基础应用技术瓶颈。考核指标:完成轨道交通行业轻质金属及复合材料性能分析报告,建立材料基础性能数据库,形成符合中国轨道交通特点的轻量化材料质量评定类规范不少于2项。(二)新型异种材料连接方法及质量定义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内容:针对车辆结构减重设计需求,以异种材

5、料连接技术研究为核心,开展异种材料(铝-复合材料、铝-钢等)连接技术、接头质量量化要求、智能传感与特征提取方法、基于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的过程控制、选定产品的加工鲁棒性示范等相关技术研究。考核指标:建立焊接接头质量评价量化准则,开发焊缝在线智能监测装置1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三)面向可连接性与性能的焊接接头设计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结合车辆结构焊缝特征及承载特点,开展先进焊接接头设计方法、异种材料连接设计、结构接头测试规范、构件测试规范、测试数据分析规范等相关技术研究。考核指标:建立焊接接头设计准则,制定焊接接头13关键性能测试规范,完成焊接接头性能测试数据分析规范,申请专利2项

6、。(四)可量化的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焊接认证体系研究(课题)研究内容:以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焊接认证体系可量化为目标,开展先进计算方法、质量等级定义、安全等级定义、接头强度及耐久性分析规范、可量化的EN15085规范等相关技术研究。考核指标:制定轨道车辆焊接接头设计标准,建立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焊接认证体系,申请专利1项。项目二:车辆结构服役分析、智能监测及延寿技术研究(一)车辆结构损伤缺陷分析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内容:针对车辆结构存在的损伤缺陷问题,开展损伤/缺陷表征、材料抗力表征、断裂力学评估方法、临界损伤失效判据等相关技术研究,研究制定服役评估及健康管理规范。考核指标:建立

7、车辆结构缺陷表征规范1套,建立结构服役性能数据库1套,研制在役车辆典型结构缺陷检测装备1套,轨道交通车辆结构服役安全评估标准1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二)服役安全评估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围绕车辆服役安全分析与评估,开展典型线路及车型载荷谱/应力谱、特征参数分析、剩余寿命评估等相关技术13研究。考核指标:提出轨道车辆典型缺陷及缺陷检测算法,形成缺陷结构剩余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申请专利不少于2项。(三)监测及数据分析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