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父子情深话《背影》-与蒋济永商榷 新人教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父子情深话《背影》-与蒋济永商榷 新人教版

ID:35717750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父子情深话《背影》-与蒋济永商榷 新人教版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父子情深话《背影》-与蒋济永商榷 新人教版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父子情深话《背影》-与蒋济永商榷 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父子情深话《背影》-与蒋济永商榷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父子情深话《背影》─—与蒋济永商榷摘要:本文从朱自清的生活观、创作观出发,论证《背影》抒发的是父子挚情,从而否定蒋济永所认定的《背影》“就是作者潜意识里女性意识投射的结果”这一观点。关键词:背影  诚信  温柔敦厚  女性情结《背影》用朴实、细腻的笔触抒写父子天伦至情,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这早已是朱自清研究者及广大读者的共识。但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1期刊登了《〈背影〉中的“背影”解读》(以下简称《解读》)一文,作者蒋济永提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见解:“朱自清之所以写文章中的‘背影’就是作者潜意识里女性意识投射的结果,而且作品以女性特有的‘慈爱’之心,催人泪下,成为

2、感动读者的魅力所在。”对此,笔者提出一些看法,与蒋先生商榷。朱自清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十分明确地说“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定见的,只当时觉得要怎样写,便怎样写了。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的力便行。”[1]这里,他提出了现代散文创作的美学原则──“意在表现自己”。该原则特别强调作家的创作主体意识,揭示了现代散文表现作者人格色彩与深层精神世界的审美价值。朱自清追求温柔敦厚的理想人格。“他的身上集合着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美质,批判地继承着中国士大夫仁爱信义,中庸和平的传统风范。”[2]他的作品明显具有道德化的倾向。《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中,他徘徊于听歌欲望与道德戒律之间,披露了道德至上的倾向

3、;《正义》、《论自己》、《论别人》、《论诚意》等“人生一角”的一组散文中,他则直接切入人生的伦理道德层面,议论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人生哲学。“人间的正义究竟在哪里呢?满藏在我们心里,所以你要正义出台,你就得排除一切,让它做第一个尖儿。”[3]“相信自己,靠自己,随时随地尽自己的一份儿往最好里做去,让自己活得有意思,一时一刻一分一秒都有意思。这么着,自爱自怜才真是有道理的。”[4]“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5]因此,“意在表现自己”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具体化为“诚信”的美学原则。此种美学原则和温柔敦厚的理想人格,才是朱自

4、清一贯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创作心理,才是评析《背影》的理论基础。导致蒋先生得出论断的原因之一,是《背影》中的父亲形象并不“强壮有力、大方”,而是母亲般的“细心”、“体贴”,与“传统的理解”不合。由此指出父亲形象“毋宁是一个母亲的形象”。此种推论并不具备说服力。首先,传统理解中,父亲形象并非仅意味着强壮有力、大方。人是具有多种侧面的复杂体。做父亲的人,既有强壮有力、大方的一面,也有细心、体贴的一面,甚至有阴暗、萎琐的一面。现实生活中父亲对儿子细心、体贴,也是很常见的。其次,朱自清笔下的慈父形象并非仅见于《背影》。《冬天》一文中,朱自清写道“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

5、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6]就《背影》文本而言,朱自清的父亲正经受失业、丧母、败家的痛苦,又面临即将与儿子分离,其绵绵舐犊之情化作慈母般的背影形象:肥胖的体态,臃肿的穿着,蹒跚的步履。导致蒋先生得出论断的第二个原因,是朱自清父子之间有过龃龉。朱小坡(朱自清的父亲)是个带有浓厚男权色彩的男人,他与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朱自清发生矛盾,是难免的,也是客观事实。小说《笑的历史》中,朱自清以妻子武钟谦为原型,用第一人称诉说了“我”在旧式家庭中由爱笑到不敢笑到不愿笑以至于厌恶笑的情感历程,揭露了旧家庭内部的一些矛盾。因此,小说发表后引起朱父的恼怒。父子矛盾也因

6、此而引起。但总的来说,朱小坡尽了父亲的责任。他望子成龙心切,精心培养朱自清。这一点有资料证明:“先生幼年,值科举初废,学校方兴。父亲小坡公对他寄托了极大的希望,却怀疑当时新兴学校的成绩和教学方法,便把他送到中过秀才或举人的老师那里去受教。而在上学回来的时候,小坡公都要把他的作文卷子,一篇一篇地读过。”[7]朱小坡对朱自清的儿女也很关心,曾写信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8]这样一位父亲,怎么会斤斤计较于父子之间的些许矛盾?朱自清亟亟以求温柔敦厚的理想人格,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佩弦先生对人处事无时无地不见出他那坦白而诚挚的天性,对一般人如是,对朋友如是,对晚辈,对青

7、年人,尤其如此。”[9]他虽然对父亲有过一些微词,但又怎可能舍弃父子天伦之情。《背影》作于1925年,“正是‘五四’退潮之后,北伐革命之前,朱自清已经从南方来到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走进书斋,研究古典文学,以退避喧嚣污秽的尘世。”[10]他开始有意识地回忆孩提和青少年时代的温馨甜蜜。这年十月,他收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年不远矣。”朱自清写道:“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所叙的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