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礼仪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礼仪

ID:35718669

大小:5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4-14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礼仪_第1页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礼仪_第2页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礼仪_第3页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礼仪_第4页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礼仪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礼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禮儀目錄一、序言二、創校背景三、學校發展概況四、校訓五、校歌六、校服七、校規八、宗教九、節日十、禮儀表現的實例──典禮及週會十一、總結十二、檢討組員:七忠班黃淑美陳麗生陳笑英朱淑貞張美婷謝少蘭序言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這五千年之歷史文化長河中,儒家學說在政治,文化,社會,歷史,學術都等方面起著主導地位的作用,儒家學說中《孟子》《論語》《大學》等均被古人奉為經典,影響之深遠,沿用至今。文化就是生活,生活便是文化,儒家學說對悠久的中國文化之影響,於今天的校園生活更能設身處地來體現。儒家學說

2、以仁為本,《論語》中「克己復禮為仁」,禮是道德倫理之標準,規范人的思想行為,表現於「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當中。但究竟什麼是「禮」?什應是「儀」呢?怎樣的行為才是「禮儀」的表現呢?根據《辭海》「禮」的解釋共有三種,一是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另見《說文》徐灝箋:「禮之言履,謂儀之稱。」按禮樂記:「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亦皆其引申之義。由此可見,傳統儒家思想中君子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履行承諾便是禮之表現。其次,應明辨是非,固執真理。以上二點可於我校校訓:「誠明」中表現出來,做人文身處世時,應對

3、人真誠,不可違背諾言,求知識求學問之時應明辨是與非。二是以禮接之也,禮肣:「禮賢者」今云敬禮,優禮皆以此義。即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守禮貌,表現於向老師問好,領獎時做九十度鞠躬,典禮時當主禮嘉賓入場需企立等等,且不可口沒遮欄,應尊師重道,在我校校徵中,孔子與老子互相敬禮問好,更能深深體會到此點。三是餽人之物,亦曰禮《晉書‧陸納傳》亦云:「及受禮,唯酒一斗肉一柈。」現代我們雖不會以酒一斗肉一柈作為禮物送贈別人,但其箇中「禮尚往來」,「物輕情義重」之表現仍存在,例如在演講座談會,畢業典禮上,我校均會送贈紀念品予嘉賓,以表

4、謝意。另一方面,「儀」的解釋共有三種,一是法也,《國語‧周語》「示民軌儀也。」善也,見《爾雅‧釋詁》、《詩小雅‧斯干》:「無非無儀。」可見儀之定義不單止是儀表之意,亦像法規般,指導人民行為的孰是孰非,規范人的行為。這亦於校規中表現出來,校規於紀律、禮貌、考勤等方面,明確列出學生的行為守則,是一通行全校的行為標準。二是禮也,《孟子筍子》「享多儀,儀不及物」朱註訓儀為禮;禮也,《孟買‧告子》:「享多儀,儀不及物。」《句》註訓儀為禮。可見「儀」之解釋與「禮」是相通的,禮是儀的部份解釋。三是容止也,詳威儀條。儀表端莊純

5、樸,清潔整齊為我校校服的原則,學校對學生的校服儀表亦有明文規定,防止學生儀表不正。由以上可見,「禮」,「儀」為個人行為之標準及規范,我們現在的禮儀表現深受先秦儒家思想影響,源遠流長。使莘莘學子在有形的校規規范個人行為時,更受到無形的道德倫理標準控制自己的行為,做到不邪,不惡,不淫,不亂之傳統學生。新亞創校背景新亞的誕生過程可謂源遠流長,極具艱辛之餘,也具有生命的特質。新亞把文化由群體創發,也由群體心靈活動交匯而成。當時,中國遭遇艱難挫折,不少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竟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一群敬愛中國文化、有卓識的學者

6、流亡到香港,由錢穆先生領導,在極度艱難的環境中創辦新亞書院。新亞書院的誕生,適逢我國憂患重重的時代。一九四九年春國內學人流亡來香港日漸增加。其中錢穆、謝幼偉、崔書琴及吳文暉等四人,也想在香港創立一所私立專上學院。香港雖為華人社會,但政治制度與過去大陸情形完全不同。特別是教學語言方面,本港一向以英文為官方語言,在這「重英輕中」的環境下,興辦一所傳播中國文化的學校,就更加困難重重了。起初,學校定名為「亞洲文商專科夜校」,為大學程度。至於課程,當時並無嚴格的系列,大約由錢穆先生主持文史,唐君毅先生主持哲教,張丕介先生

7、主持經濟系。新亞特別重視國家觀念及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以發揚禮儀之邦的精神。辦學初期,所面對的困難就是資金不足,幸得王岳峰先生的資助,經商議後決定結束亞洲文商夜校,改組為全日上課的「新亞書院」。新校舍位於九龍深水捗桂林街,以期於一九五O年三月初正式遷入開學。新亞精神:「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其真正意義,只有他們才能深切瞭解,新亞是一個大家庭,衷心誓言「艱險奮進,困乏我多情」。新亞中學是由新亞文化會主辦的,乃一所非牟利團體,於一九七三年七月,新亞書院遷入沙田,新亞教育文化會就利用農圃道的校舍來辦中學,使新

8、亞的教育有一完整的系統------有中學、大學和研究院。且定每年九月二十八曰為校慶,隨著新亞書院與聯合、崇基、逸夫四大書院合併為中文大學,新亞成為一所中文中學,繼續秉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為目標,培養新一代,把發揚中國禮儀之邦的精神,薪火相傳。培道中學創校背景香港培道中學創校至今已一百一十三年歷史,足足超過一個世紀,創學過程歷盡波折,極具艱辛。當年中國婦女受傳統思想「女子無才便是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