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

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

ID:35719715

大小:3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14

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_第1页
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_第2页
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_第3页
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_第4页
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姓名:胡敏华学校:周口电视大学鹿邑分校学号:指导教师:完稿日期:9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内容摘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曾和李大钊,陈独秀等许多知识分子一起,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在许多方面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做出了贡献,从而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写了大量的小说和杂文,其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不可估量

2、的。单是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对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研究也是我们文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通过中学课本里出现的几篇鲁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故乡》《社戏》《祝福》《药》《阿Q正传》,来分析几个人物形象的一个共同特点。关键词:鲁迅人物形象偷窃者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先生在他早期的鲁迅研究中,曾把鲁迅《呐喊》《彷徨》的主题确定为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在这个前提之下,他把这两部小说集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分为六个系列。这虽然是二十年前的分析,但我认为没有过时,仍然可以用来观照中学鲁迅作品中的几个“偷”者形象。中学语文课本中选有鲁迅小

3、说六篇(《孔乙己》《故乡》《社戏》《祝福》《药》《阿Q正传》),其中有四篇写到“偷”,它们分别是《孔乙己》中孔乙己偷书,《故乡》中闰土“偷”碗碟(疑案),《社戏》中双喜和他一起看戏的伙伴偷罗汉豆,《阿Q正传》阿Q偷尼姑庵的萝卜和城里人的衣物。如果单纯从“偷”的行为本身来看,这几个人的“偷”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按照人类应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来衡量,他们都是不对的,都应受到谴责和惩罚。但是,一旦把他们置于鲁迅小说的反封建思想革命的总主题下,放在鲁迅所塑造的以上六个系列人物形象中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几个“偷”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而鲁迅所赋予这几个“偷”9的思想

4、意义也是大有区别的。一、被科举制度和冷漠社会吞噬的末路文人──偷书的孔乙己小说中写道,孔乙己作为未中秀才的读书人,又不会营生,穷困潦倒,幸而写得一手好字,于是有人雇他钞书,但他手脚不干净,经常是书籍纸张笔砚连人一起不见了。于是找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人家取笑他,但他竟这样为自己找理由:“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在这里用“窃”取代“偷”妄图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但越辩越黑,越辩越显得可笑。难怪酒店里的看客们总拿他寻开心。从一般意义上说,孔乙己受雇于人钞书换一碗饭吃,将人家的书籍纸张笔砚偷走当然是不对的,挨打活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道德

5、评判,而不是历史的分析,文学的读法。如果联系作品的思想主题,结合全文看待孔乙己这个人物,他的“偷”就显得意味深长了。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制定出来的规范封建时代读书人的一个美丽的“陷阱”,是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通向飞黄腾达的惟一通道。它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驾驭读书人的伟大“发明”。科举考试给封建社会许多读书人带来的极度悲喜,在初中课文《范进中举》一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孔乙己的生活的时代已到了科举制度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逐渐被社会所抛弃的价值观念却仍被孔乙己这样的人顽固坚守着,于是悲剧必然发生。这位在科举时代连秀才也中不了的读书人,又不知道谋生,把自己弄到将到讨

6、饭的地步,这本来已经够悲惨了,却声称自己是国家、社会不可缺少的“君子”,以“清白”而高人一等。而另一方面,他却干一些“小偷小摸”的勾当而被人充当无聊生活中的“笑料”。两者形成的巨大反差让人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悲剧性和荒谬性,并展开对那个社会合理性的深刻质疑。让我们根据以上理解再回到文本。由于孔乙己“偷书”的恶习,后来竟没有人叫他钞书了,迫于生存,他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9了。作者在这里使用“免不了”“偶然”这样的字眼,这是否可理解为是对孔乙己命运一定程度上的同情呢?再注意下面的转折:“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

7、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这说明孔乙己拥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行:诚信。这正是“别人”所比不上的。而他给儿童分吃茴香豆,则证明他又拥有另一种可贵的品质:善良。当大家看见他脸上的新伤痕而推测他又偷了人家的东西时,他“睁下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这字里行间也许又暗示着他心灵深处的一点尊严:羞愧。确实,谁愿意当小偷呢?哪怕是他教人写“茴”字的行为,我们也不能全盘否认,虽然迂腐了点,但也可归为一种值得肯定的品性:好为人师。既然他有这么多的优点,读者自然也就会想:在他的这些优点面前,他的那点偷窃

8、(并且是偷权贵者的财物)品行不算什么。从这里看出,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