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ID:35725524

大小:321.8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14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学习总结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特征时间原 因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商人、买办、官僚的投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初步发展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短暂春天1912年到1919年民国政府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发展受挫一战后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环境显著发展1927年到

2、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衰退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摇摇欲坠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府的苛捐杂税等政策的打击重获新生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过渡时期,通过赎买的方式,实行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近代中国经济成分的主要构成及相互关系1.主要构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等组成。(1)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资

3、金和技术雄厚,利用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基本属于封建性质的近代工业。但它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4)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5)官僚资本主义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同英美帝国主义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相互关系(1)自然经济阻

4、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五大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排挤,具有以下特点: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很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据的比例较大。民族资本的这种组合状态使它

5、无法摆脱对帝国主义资本、旧有经济关系和官僚资本的依赖。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多集中于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领域,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4.从地域上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5.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形态的比较经济形态特征产生、发展地位结局自然经济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古代形成,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在近代一直占统治地位建国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外国资本列强在中国的企

6、业,带有掠夺性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战争后日益增多近代长期占优势,垄断了重工业部门新中国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政权形成对经济的垄断洋务运动时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形成并走向膨胀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新中国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国营经济民族资本近代中国人投资的民办企业,是在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后来日益萎缩是近代新经济因素,瓦解了自然经济,有利

7、于社会进步;在三座大山的压制下艰难发展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典例分析(2016·海南高考·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二抓关键:“19世纪70年代初,……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主要原因”

8、第二歩:逐项分析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题干中出现的情况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丝茶出口下降,一种是出口没有下降,其他产品的出口迅猛增长。根据近代中国对外出口的情况,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西方的资本主义浪潮中,中国并没有出现竞争力很强的商品,所以只能推断中国丝茶受到竞争,出口下降,故A项正确正确B项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