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2019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ID:35737515

大小:385.5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15

2019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_第1页
2019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_第2页
2019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_第3页
2019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_第4页
2019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2015·高考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四个选项中最符合的是蒙古高原。第2题,北半球陆

2、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因海洋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故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答案:1.A 2.B(2017·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3.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

3、上升解析:选B。读图可知,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海洋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A错误;近十几年来,年平均陆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仍在以一定速度上升,选项B正确;近十几年来,并没有集中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且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C错误;近十几年来,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D错误。(2017·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

4、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4.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解析:选D。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永冻层顶部在夏季融化,成为活动层,活动层的厚度变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活动层的厚度变大会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在全球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量增大,补给河流的水源会增加,但随着冰雪蓄积量的减少

5、,补给河流的水源随后会减少;由于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更快,春播提前;由于全球变暖,大部分地区热量更为充足,积温增加,有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2018·河南名校模拟)某地理研究性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农作物熟制会发生如下表变化。读表回答5~6题。熟制北界两年三熟制从秦淮地区北移至内蒙古和东北的南部一年两熟制从目前的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5.该地理研究性小组的理论依据是(  )A.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减少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D.全球降水量增多6.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我国0℃等温

6、线南移B.内蒙古高原气候生长期延长C.山东半岛大面积种植水稻D.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缩短解析:第5题,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的农作物熟制北界北移。第6题,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的0℃等温线会北移;内蒙古高原和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延长;山东半岛热量资源虽然增加,但是由于水资源匮乏而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答案:5.B 6.B(2018·衡水中学模拟)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结合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日期等值线

7、图,完成7~8题。7.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北美1月0℃等温线北移8.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和距海远近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C.地形和季风环流D.纬度和地形解析:第7题,气温降低,则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喜马拉雅山雪线下降,北美1月0℃等温线南移。亚洲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全球变冷则其范围缩小,即种植范围缩小。第8题,R地等值线和

8、纬线大致平行,Q地等值线基本沿青藏高原东缘延伸,故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答案:7.A 8.D(2018·吉林大学附中摸底)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下面图甲示意1978年和2015年喀喇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图乙示意1978—2015年冰川面积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