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案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案

ID:35764729

大小:266.1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4-17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案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案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案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案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考点1

2、宋明理学[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理学的产生1.背景(1)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达到顶点,并开始衰落。(2)官僚地主肆意兼并土地,加深了社会矛盾。(3)朝廷要求封建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改造创新,维护封建统治。(4)官僚地主集团把理学作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及其新学的精神武器。2.含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3.影响: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二、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和程颐1.地位:北宋重要的理学家,是理学思想的奠基人。2.主张(1)核心

3、思想:提出“天理”的概念。①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等级制度就是天理。(2)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把“格物”当作领悟天理的手段。(3)在道德修养上,继承孔子的“克己复礼”,目的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三、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1.地位: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地位仅次于孔孟。2.思想主张(1)“理”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的根据。(2)封建的三纲五常就属于“天理”。(3)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封建伦理纲常来改造人性。3.影响(1

4、)在元、明、清时期,朱熹被统治者奉为“大贤”,其地位仅次于孔孟。(2)理学被日本德川幕府奉为“官学”,被西欧的启蒙学家所借用,创造了“理性”概念。[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四、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1.概况(1)思想来源: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认为“心”是宇宙的本原。(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2.思想主张(1)哲学观: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2)认识论: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的途径,达到“致良知”。[易误辨析]       “心学”与“理学”的关系“理学”

5、和“心学”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教材补遗]__理学的世俗化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可以这样说,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葛兆光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的著作就是《家礼》”。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

6、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

7、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程朱理学[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先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史料二 理学家提出“

8、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史料解读](1)史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无非这理”→“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

9、总名”→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2)史料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从关注生活和道德追求两个角度分析理学的积极意义。[史料运用](1)史料一体现了理学精神的精髓。文天祥被俘期间,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和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从文天祥身上我们能感悟到怎样的理学精神?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提示: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气节。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2)根据史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