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3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3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

ID:35764780

大小:33.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7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3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3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3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3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3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一、选择题1.[2017·广东湛江四校联考]《大公报》1913年6月15日,《粤女学生之怪状》记载“穿着猩红裤袜,脚高不掩颈,后拖长尾辫,招摇过闹市”。这反映出当时(  )A.追新求异成为时髦之风B.国人思想完全受到西化C.伦理道德已经不复存在D.个性解放思潮占据主流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穿着猩红裤袜,脚高不掩颈,后拖长尾辫,招摇过闹市”可知,当时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时髦,故A项正确。B项中“完全”的说法太绝对,故排除;C项“伦理道德已经不复存在”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个性解放思潮占据

2、主流”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2017·四川广安调研]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  )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 C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没有发生过大面积、持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与自然灾害无关,故A项错误;1982年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

3、的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D项错误。3.[2017·太原调研]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B.北洋政府加强法制建设C.《大公报》属于政论性报刊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答案 D解析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组织人编译《各国律例》,开始介绍西方法律,故A项

4、错误;1929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离婚法论》卖书广告”可知,广告内容反映了人们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而并非是说《大公报》属于政论性报刊,故D项正确,C项错误。4.[2018·河北邢台月考]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物质

5、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答案 D解析 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上海“电车初试人都怕”等不能说明“深深融入”,故A项错误;近代电车进入上海被接受的事例,不能说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传入中国,但没有体现“相互渗透”,故C项错误;从“电车初试人都怕”到“人坐车中称稳便”表明市民逐步接受新鲜事物,故D项正确。5.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布《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这主要反映了(  )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B

6、.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答案 D解析 政府法规可引导风尚礼仪,但不能“决定”,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的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没有发生“根本变迁”,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就已经主张“废止缠足”,故C项错误;材料中十多年间民国政府不断颁布政令劝禁缠足,说明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故D项正确。6.[2017·辽宁抚顺模拟]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

7、注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 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政论性报刊的比重大,反映不出列强侵略阻碍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政论性报刊所占比重可知,报刊关注政治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放弃实业救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7.[2017·郴州一模]下表是根据邹依仁所著《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整理而得出的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统计数据职业所占比重职业所占比重注释农业0.1%交通运输1.25%专门事业:工程师、科学家、律师、医生、记者、作家、会计等。杂类:传统服务行业(小商贩、洗衣、帮佣、理

8、发等)和少量游民及帮会成员工业18.3%政府市政机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