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

ID:35765378

大小:2.71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4-17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 _第1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 _第2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 _第3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 _第4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 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时 地质作用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学习目标] 1.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及其能量来源。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3.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一、地质作用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2.分类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类别示意图运动方向岩层变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水平运动平行于地球表面受力变形,岩层发生褶皱巨大的褶皱山脉、绵长的断裂带垂直运动垂直于地球表面沿地球半径方向上升或下降地势起伏变化、海陆变迁3.地震(1)概念:是地球内部能量

2、急剧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2)成因分类4.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思考1.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注入渤海,但千百年来,渤海的形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答案 这是因为渤海位于地壳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带,泥沙入海后,很快沉积或随洋流流入黄海,即内外力互补。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的结果?答案 从形式上看,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属于垂直运动,但从本质上看,喜马拉雅山的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是地壳水平

3、运动的结果。探究点一 内力作用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km。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m不等。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1)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2)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何种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 (1)是裂谷两侧的地壳发生背离的水平运动形成的。(2)岩浆

4、活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比较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运动形态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018·日照期末)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湾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

5、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读图,回答1~2题。1.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D.地震2.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湾海岸(  )①以水平运动为主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③以垂直运动为主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1.C 2.B解析 第1题,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是岩浆活动的结果。第2题,根据三根大理石柱和海平面的关系可知是以垂直运动为主;据图可知该地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

6、过程。探究点二 地质构造与地貌2017年1月12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背斜首口页岩气预探井开始压裂施工。背斜是褶皱的基本形态之一,多埋藏有石油、天然气。(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4)假设该地地下有煤层,在甲、乙两处挖煤易发生哪些事故?答案 (1)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2)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背斜

7、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4)甲处易透水,乙处易瓦斯爆炸。1.背斜和向斜的比较背斜向斜判读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翼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山岭谷地侵蚀后地貌及成因谷地山岭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脆弱,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①~④岩层由老到新;P处向斜成山;M处背斜成谷2.地垒和地堑的比较组合形式岩层运动方向地表形态例证图解地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常形成块状山地华山、庐山、泰山等

8、地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