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探究

工业4.0探究

ID:35770913

大小:288.8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17

工业4.0探究_第1页
工业4.0探究_第2页
工业4.0探究_第3页
工业4.0探究_第4页
工业4.0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业4.0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工业4.0探究引言从2015年开始,国内生产企业及自动化设备供应商都在主动或被迫的关注“工业4.0”。大家正在一头雾水时,国家抛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时候所有人都慌不择路的要变革,想紧跟国家的步伐。殊不知“工业4.0”到底是什么都没有弄明白!生产企业迫不及待的上MES,买Robot,简单粗犷的以为这样就实现了“工业4.0”。自动化设备供应商更甚,简单的用PLC代替继电器、Robot取代传统式的机械手、加装一两台伺服电机等,然就把机器贴上“智能”的标签;以之迎合客户的胃口。此文并无抨击之意,而是对“工业4

2、.0”的一点点探究;想以此“药引子”,激发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信息从业者等诸领域同仁,共同头脑风暴,将其(工业4.0)从概念化,碰撞为可以落地的,实实在在的可执行的一个个思路、标准、规范。一、工厂信息系统现在普遍认同将工厂信息系统分为4级:Level1,即现场层,包括传感器,仪表,电机、气缸等执行机构,也包括特定的设备及专业仪器,当然也涵盖PLC、PAC、工控机、嵌入式控制单元及HMI。Level2,即控制层,主要使用高性能的PLC或工控机将分布于全厂的各Level1单元进行联网,数据汇总,集中控制。

3、HMI为标配人机交互系统,其还会有SCADA系统,同一管理,实现人机交互。Level3,即生产层,一般为MES系统,还会有设备管理系统等。主要面向订单执行、生产计划、排程等。Level4,即企业层,ERP系统,完成财务、人员、订单等管理。有些专家会将SCADA系统划分为Level2.5,认为其是Level2和Level3的中间层,完成之间的数据交互。从上述分层可以看出,Level1和Level2的界限其实很含糊,大体上是依据控制器或仪表执行效率高低、及数据交互量的大小来区分,表征出来的就是网络协议、架构的不同

4、。面向“工业4.0”的工厂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属性:1、网络化即全厂的各个环节皆应联网,实现网络化,便于信息交互、集中管理及监控。利用总线网络、以太网等技术,实行网络布局。随着工业以太网的发展,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未来工厂信息系统的网络物理层会趋于同一,一网到底一定是大趋势,即工业以太网,在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应有要求(实时性、吞吐量)运行不同的协议(PROFINET、POWERLINK、EtherCAT等)。而不同协议的数据在传输到一个控制节点时,会自行编译,再传输至下一个不同协议需求的控制节点。2、统一性①

5、统一的通讯:实现了从现场级、控制级到管理级协调一致的通讯,实现不论身在工厂的哪一级,都可以访问任意的一个设备、控制单元、仪表、查看订单、设备信息等。②统一的数据管理:工厂的所有设备、人员等从统一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实行统一数据管理机制,所有的系统信息都存储于一个数据库中,实现系统的整体性、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对工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3、开放性①网络的开放性,面向通用的、标准的网络(以太网)。②对办公系统开放并支持。③远程访问的开放性(APP/WEB访问)。二、生产联动系统市面上现在存在诸多

6、管理系统,例如:MES、WMS、EMS、EAM、APS、DNC等等,其最大弊端就是各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协调运作,使用者还需要在不同系统间进行纸质流程操作!当然也有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上MES系统时,要求供应商在MES基础上增加“高级排程”、“设备管理”等功能,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这也给系统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契机、指明了一个方向:市场需求的是一个全面的、统一的、无缝的管理系统。在这提出一个概念:“PCAS”Productioncontinuousactionsystem。生产联动系统!符合“工业4.0”的

7、管理系统应具有:功能全面性、数据统一性、交互无缝性、操作开放性。生产联动系统,应涵盖工厂信息化的所有功能,且访问统一的全局数据库,保证各子系统间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实时性。生产订单下发过程如下:生产订单执行过程如下:从“订单下发”、“订单执行”的过程可以看出:PCAS(生产联动系统)是工厂内所有管理系统的大脑中枢、纽带、中间环节。其用于协调各系统的运作,及各系统间的信息数据交换。所有的数据管理、备份皆由PCAS完成,各管理系统仅作为PCAS的一个标准模块。进而使ERP仅仅面向于一个接口(PCAS),而不是像

8、以前一样,ERP要承担协调功能,面对多个不同的系统。三、“智能”机器“智能”机器,人们理所当然认为就是机器人取代人、现有的机器和设备。不可否认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将更加的“智能”,但可以确定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机器人不可能完全的取代人,更无望替换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只将会“大规模”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自动化设备上。我们在大力的倡导研发“智能”机器,但什么样的机器才叫“智能”机器呢?业内缺暂无定论。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