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黎虹 13建设工程纠纷的解决方式及法律责任.doc

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黎虹 13建设工程纠纷的解决方式及法律责任.doc

ID:35775989

大小:13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4-17

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黎虹 13建设工程纠纷的解决方式及法律责任.doc_第1页
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黎虹 13建设工程纠纷的解决方式及法律责任.doc_第2页
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黎虹 13建设工程纠纷的解决方式及法律责任.doc_第3页
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黎虹 13建设工程纠纷的解决方式及法律责任.doc_第4页
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黎虹 13建设工程纠纷的解决方式及法律责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黎虹 13建设工程纠纷的解决方式及法律责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章建设工程纠纷的解决方式及法律责任13.1建设工程纠纷的解决方式13.1.1和解  和解是指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和解达成的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但是可以成为原合同的补充部分。当事人不按照和解达成的协议执行,另—方当事人不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但是却可以追究其违约责任。13.1.2调解 1.调解的概念  调解,是指第三人(即调解人)应纠纷当事人的请求,依法或依合同约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居中调停,使其在互相谅解、互相让步的基础上解决其纠纷的一种途径。  2

2、.调解的形式  (1)民间调解  即在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或组织的主持下,通过相互谅解,使纠纷得到解决的方式。民间调解达成的协议不具有强制约束力。  (2)行政调解  是指在有关行政机关的主持下,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政策,处理纠纷的方式。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也不具有强制约束力。  (3)法院调解  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以制作调解书的形式,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4)仲裁调解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进行调解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

3、。仲裁的调解达成协议,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13.1.3 争议评审 建设工程争议评审(以下称争议评审),是指在工程开始时或工程进行过程中当事人选择的独立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争议评审专家(通常是3人,小型工程1人)组成评审小组,就当事人发生的争议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作出决定的实时争议解决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规定,采用争议评审的,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在开工日后的28天内或在争议发生后,协商成立争议评审组。争议评审组由有合同

4、管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 发包人和承包人接受评审意见的,由监理人根据评审意见拟定执行协议。经争议双方签字后作为合同的补充文件,并遵照执行。发包人或承包人不接受评审意见,并要求提交仲裁或提起诉讼的,应在收到评审意见后的14天内将仲裁或起诉意向书面通知另一方,并抄送监理人。但在仲裁或诉讼结束前应暂按总监理工程师的确定执行。 2013年新版《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参照FIDIC合同条件中的“争端裁决委员会”(DAB)和“争议评审委员会”(DRB)制度,并结合我国工程管理实际,提出了专家解决工程争端的“争议评审”制度。通用条款约定,合同当事人

5、可以共同选择一名或三名争议评审员,组成争议评审小组。合同当事人可在任何时间将与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共同提请争议评审小组进行评审。争议评审小组作出的书面决定经合同当事人签字确认后,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双方应遵照执行。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接受争议评审小组决定或不履行争议评审小组决定的,双方可选择采用其他争议解决方式。13.2仲裁13.2.1仲裁的概念  仲裁指发生争议的当事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根据其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判的争议解决的方式。仲裁也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途径,由于仲裁本身的特点,在建设工程纠纷

6、的解决过程中更是被广泛选用。仲裁可使得纠纷解决得更及时、快捷、高效,也有利于争议双方继续合作。 13.2.2仲裁的特点  作为一种解决财产权益纠纷的民间性裁判制度,仲裁既不同于解决同类争议的司法、行政途径,也不同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和当事人的自行和解。具有以下特点:  (1)自愿性  仲裁以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否提交仲裁,交与谁仲裁,仲裁庭如何组成,由谁组成,以及仲裁的审理方式、开庭形式等都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的。因此,仲裁是最能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争议解决方式。  (2)专业性

7、  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专家担任仲裁员,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裁决是仲裁公正性的重要保障。专家仲裁是民商事仲裁的重要特点之一。  (3)灵活性  由于仲裁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中的许多具体程序都是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和选择的,因此,与诉讼相比,仲裁程序更加灵活更具弹性。  (4)保密性  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有关的仲裁法律和仲裁规则也同时规定了仲裁员及仲裁秘书人员的保密义务。仲裁的保密性较强。  (5)快捷性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裁决一经仲裁庭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这使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能够迅速得以解决。  (6)经济性 

8、 时间上的快捷性使得仲裁所需费用相对减少;仲裁无需多审级收费,使得仲裁费往往低于诉讼费;仲裁的自愿性、保密性使当事人之间通常没有激烈的对抗,且商业秘密不必公之于世,对当事人之间今后的商业机会影响较小。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