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湘教版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湘教版

ID:35778212

大小:244.2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7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湘教版 _第1页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湘教版 _第2页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湘教版 _第3页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湘教版 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湘教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热力环流一、考点突破1.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过程。2.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城市热岛、海陆风的形成原因,分析热力环流与污染的关系,如工业、绿化带、卫星城布局与城市热岛的关系,是经常考查的内容)。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2.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难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一、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原理: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3.形成过程热力环流是由于地

2、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空气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一)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上高,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如图a)。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近地面气压比海洋高,使近地面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如图b)。(二)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c)。夜间因近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d)。(三)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

3、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下图)。【随堂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地受热,高空形成低压B.某地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C.某地冷却,高空形成高压D.某地冷却,近地面形成低压答案:B思路分析:某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某地冷却,近地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例题1(荆州中学质检一)读下列四幅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正确的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思路分析: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近地面

4、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高空等压面和近地面相反。由此可判断①③正确。答案:B例题2(上海闵行二模)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1)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B.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大量热量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小(2)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晴朗的一天中热岛强度

5、有两个峰值(3)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分析,正确的是()A.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高 B.热岛强度中午小主要受近地面增温影响C.阴天温室效应弱造成热岛强度低 D.热岛强度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思路分析:第(1)题,城市中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大量热量,使城市中气温明显高于郊区,从而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由图中曲线可知,晴天正午时热岛效应强度最小,且低于阴天;晴朗的一天中热岛强度有两个峰值。第(3)题,植被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故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低;中午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城市与郊区温差减小,热岛强度小;阴天时城郊温差小,故热岛强度低;热岛强度的变化主要与温差有关,

6、温差越大,热岛强度越大,与人类活动也有关,但不能说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答案:(1)B(2)D(3)B【方法提炼】等压面图的判读CDAB①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②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③气压高,等压面上凸;气压低,等压面下凹;④高压、低压是就水平方向而言的;⑤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易错指津】比较四地气压的高低:①>③>④>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