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

ID:35785056

大小:96.3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18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_第1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_第2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_第3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_第4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  )A.加强了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B.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C.地方权力严重削弱影响行政效率D.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得以强化2.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

2、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3.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4.下面所示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  )A.孝廉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与完善C.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唐宋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平民阶层的政府5.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封建等级6.(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讲了一个宦官

4、对这种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申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C.明朝的礼仪制度曰益规范D.皇帝的威权被宦官分割7.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

5、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8.中国的县级机构自唐之后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大抵在2000到2300个,可市镇数量却几何级增多,至清中期,全国已有约二三万个。市镇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B.专制制度的相对稳定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D.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9.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

6、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10.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  )A.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B.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C.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D.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11.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7、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D.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奴隶的作用12.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C.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构建性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13.议会审判时,英王查理一世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

8、“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追根溯源,法官的话深刻反映了(  )A.法官与查理一世的个人恩怨B.审判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