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

ID:35792293

大小:21.8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8

八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_第2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2.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环境中的湿度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它是指在特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百分比。2.在科学探究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常常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例如,在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如果把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测量的数据分别求平均值以后进行比较,可以知道_________;如果把某处早、中、晚的平均值做成曲线,

2、可以了解_________;如果把三处的曲线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上,还可以比较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学生根据图片讨论说出竹节虫、北极熊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2)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2.探究结果交流学生拿出课下测量、处理的数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实验结论,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结果。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地下的耕耘者”是指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b.为什么我国西部开发强调退耕还林

3、和退耕还草,谈谈这样做的道理。4.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三、拓展延伸1.松树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甚至岩石的缝隙中,松树的根都能够分泌出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寒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同一座山自下而上有如此种类繁多的植被分布。请你简述其中的道理。3.20世纪初,在美洲有一草原用来养鹿,人们为了扩大鹿群而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请你分析20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巩固练习】1.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

4、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2.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A.鱼类的季节洄游B.仙人掌的叶刺C.变温动物的冬眠D.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3.苹果在北方生长得很好。在南方生长得不好,其主要原因是()A.温度B.湿度C.空气D.土壤4.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沙漠鼠夜晚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5.山坡南面的树木之北面的树木长势好,其主要原因是()A.温度高B.阳

5、光充足C.水分多D.空气新鲜6.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B.一群麻雀一块去觅食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D.小鸟为占巢穴而在周围鸣叫7.沙漠植物胡杨的根可伸到地下数米深,并且叶片很小,与此有关的因素是()A.温度B.光照C.营养物质D.水分8.为了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张华同学测定了校园草地一天中的湿度,数据见下表(单位:%)。请你根据数据回答: 早晨(湿度值)中午(湿度值)晚上(湿度值)草地123 123 123 819095 757376 939798 (1)对数据分析处理后

6、,在下图坐标上绘出一天中草地湿度变化曲线。(2)从表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如果实验当天有雾,能得出准确结论吗?为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