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3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3

ID:35792321

大小:29.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8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3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3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3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3_第4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次工业革命课题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日期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应用难点:对第二次

2、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突破方法: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学生有些非常熟悉,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和概括。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讨论,从面突破难点。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备很多历史知识,较好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鉴于本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教具和教法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

3、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灯火辉煌的建筑物。师:每当夜晚降临,华灯初上,我们便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灯光夜景,令人流连忘返,那么这么美丽的景色为什么出现呢?对,因为有了电。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看是电是如何应用的。生:学生认真听讲。…利用滚动播放图片的方式,能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自然奖学生带入课堂。【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师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时间、特点。多媒体展示“法拉第和他的电磁感应”图片和材料:法拉第出

4、生于英国新英格兰,他出身贫寒,主要靠自学成才。14岁时他跟一位装书兼卖书师傅当学徒,利用此机会博览群书。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是他的一生最伟大的发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利用电提供了理论基础。问题:电是如何发明的?又是怎么进入生产领域的?师讲述发现过程。多媒体展示“早期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图片。师讲述电力的应用过程。多媒体出示爱迪生的图片和资料: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爱迪生和助手对一千六百多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几千次试验。1879年10月,他用一根经过碳化处理的棉线作灯丝,研制成功了经久耐用的电灯泡。师讲述发明灯泡过程。多媒体出示图片和材料:“天才是1%

5、的灵感加99%的汗水。”——爱迪生问题: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何美称?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荣誉?你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他的话对你有何启示?过渡:电力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引起了交通工具的巨大变化。师讲述有关电力交通工具的出现。多媒体展示电气工厂图片。师总结电力应用的影响。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师讲述内燃机发明的地位和过程。多媒体展示卡尔本茨图片和资料。1885年,本茨制成用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尾部有一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时速13学生阅读材料和材料,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通过对教材和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

6、,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千米/小时,是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卡尔·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后来中国人根据本茨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巧妙而恰当地表现出汽车的特征。师讲述第一台汽车发明过程。多媒体展示“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齐柏林飞艇和莱特兄弟的飞机”图片。师讲述汽车制造业的革命、飞艇、飞机的发明过程,以及内燃机发明的影响。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师讲述化学工业的发展及新材料的出现过程。师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自已写出答案,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回答。指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练习测检】一、选择

7、题1、“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现这种生活场景最早只可能在()A.文艺复兴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2、下列人物,被誉为“给世界带来光明的科学家”的是()A.爱迪生B.贝多芬C.卡乐.本茨D.莱特兄弟3、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下列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B、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在马路上行驶C、人们外出旅游可以乘坐飞机D、人们可以上网聊天4.下列哪项成就对汽车、飞机的发明产生了巨大作用A.发电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