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

5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

ID:35814255

大小:139.6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4-19

5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1页
5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2页
5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3页
5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4页
5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5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传统哲学从没有提出“美是什么”的问题,也没有对美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善不分。不过这并非完全是中国传统哲学所特有的现象,现在的中国理论界,甚至西方理论界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种现象。古希腊时,虽然美与善有所区分,但美与美德还是常常混淆的。而现在我们对所谓社会美的分析,就往往是从道德层面进行的,“内在美”的提法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其实这里的“美”,并非审美意义的“美”,而是伦理道德的“善

2、”,它的确切含义应该是某事物所具有的良好的品质,或者说具有的对社会或他人潜在的益处。因为美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具有可感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它,倘若不能被我们感知,则不可称其为美;如果表现出来了,能为我们所感了,那就是行为动作的美、语言的美,或者气质的美等等,而不是内在美。对自然现象审美的分析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分析太阳的美,通常的做法是脱离太阳具体可感的形象,从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出发分析其益处,这同样是将美与善混淆起来了。我们仍以太阳为例试做如下的分析: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太阳作

3、为美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只有太阳初升时与太阳将落时。大白天的太阳,尤其是三伏天的太阳没有谁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它。同时它也并不是每一次初升与将落都是美的,如果太阳的色泽不是很鲜艳,那么它的美就要大打折扣。人们觉得朝阳美的最初原因应该与它预示着将给人们带来足够的光与热有关,人们在无意识预期中,已经处于光明与温暖之中了,这也符合“适度超前”的需求的满足;其次朝阳象征了新的生命,朝阳显示了将天地分开、将黑暗粉碎的力量。除此以外,朝阳的形状、颜色、运动状态等等,也都蕴含着许多意味。除了最初的原因

4、是人们从经验得知它自身运动发展的趋向之外,其余的都是人们根据模拟性原则把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附加上去,从而构成意境,再将自己置身于其中去体验去感受,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内摹仿”(主要是精神性的),并通过“内摹仿”所获得的满足产生愉悦产生快感,也就是通过情感对意境进行评价。如此分析,才能比较好地将美与善区分开来,才是具有操作性的分析,因而才能成为真正的美的分析。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不同之处在于:善是眼前的、近期的、实际的、清晰的利益的现实性满足,而美则是远期的、可能的、模糊

5、的利益的象征性满足。布洛认为距离产生美,而距离则是要“通过把对象及其影响同某人自己的自我分离开来,通过把对象置于实践的目的与需要的联系之外”才能获得。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距离实质上就构成了善与美的区别。前面所说大白天的太阳人们不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是因为希望已经转化为现实,可能性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善了。(摘自单国华《美源于主体的需求》)1.下列关于“美”和“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个人的美包括动作之美、语言之美和气质之美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的,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内

6、在美因为感官无法感知,其实是一种善。B.太阳作为美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时间是初升时与将落时,大白天的太阳,尤其是三伏天的太阳没有谁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它,这与人的需求相关。C.人们根据模拟性原则把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附加到自己所感知的事物上去,从而构---1/12---成意境,再将自己置身于其中去体验去感受,这就产生了美感。D.善是眼前的、近期的、实际的、清晰的利益的现实性满足,美则是远期的、可能的、模糊的利益的象征性满足,而距离可能会帮助人区分美与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在我

7、们对所谓社会美的分析,往往是从道德层面进行的,对自然现象审美的分析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我们脱离太阳具体可感的形象分析其益处。B.美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具有可感性,我们要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它,倘若不能被我们感知,则不可称其为美,而善则不具备可感性。C.当我们不以审美态度对待某个事物的时候,是因为希望已经转化为现实,可能性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善了,但我们审美绝不能美善不分。D.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表明古希腊时,美与美德并没有完全区分,还是混淆的。3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哲学从没有对美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而中国传统哲学、现在的中国理论界以及西方理论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美善不分的情况。B.从审美角度来看,美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太阳既有朝阳之美,也有夕阳之美,同一时刻的太阳还有形状、颜色、运动状态等多方面的美。C.我们在具体审美时,应保持超功利的审美心态,对事物做一种心灵上的体验,从而获得审美愉悦。D.美与善二者之所以会混淆,是因为二者在本质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