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

ID:35816945

大小:177.5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4-20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厦门市湖滨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三历史一、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汉以后靠血缘世袭的越来越少,这体现了宗法血缘制度是在逐渐瓦解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

2、确;材料不涉及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现象和分封制度无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到选官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靠血缘世袭的越来越少体现的是宗法血缘制度是的瓦解。2.史载,周代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秦完成统一不久,秦王赢政就下令取消谥法,改以数字为称,自己为始皇帝,以后继任者为二世、三世,照此类推。汉初又恢复谥法,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谥法”的重新恢复(  )A.有

3、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B.体现了儒家思想官方化C.不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谥法”意在强调对已逝世的人的评价,除皇帝外,贵族大臣死后也有谥号,谥法的重新恢复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A项正确。题干强调“谥法”的重新恢复有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与儒家思想官方化无关,排除B。题干强调“谥法”的重新恢复有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与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3.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

4、贞观七年(633),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642),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  )A.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B.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C.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D.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唐朝要统一儒经师尊各述己说的问题,即要用行政手段来统一学术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是隋朝,选项A不

5、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学校统编教材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道、佛融合是在魏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其实唐朝就是要统一这个难能统一的学术思想。4.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靖康之变”后,定窑由于连年兵灾而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定窑瓷业得到了恢复;到了元朝,定窑在政府管制下逐渐没落。由于窑火的熄灭,遗址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6、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唐朝B.古代定窑产品行销南北各地C.瓷器生产受社会局势影响D.宋代是中国制瓷业鼎盛时期【答案】C5.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答案】A【解析】宋代由于市民阶层的扩大,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材

7、料中“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A项正确;宋代文学的世俗化与皇帝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封建等级观念受到理学影响,根深蒂固,通俗文学冲击不了这种观念,故C项错误;此时仍然实行文言文体,故D项错误。6.《明宣宗实录》卷21记载,宣德元年(1426年)命工部“凡工匠户有二丁、三丁者留一丁,四丁、五丁者留二丁,六丁以上者留三丁”,在官营手工业作坊,从事技术工作。在匠籍制废除以前,服役于官府的工匠逃亡,或“治罪”、或“令有司械赴京师”

8、,强迫从事生产。明朝政府的这些措施目的是(  )A.确保官营手工业劳动人手B.落实“重农抑商”政策C.保障对手工业者的专制统治D.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优势【答案】A【解析】服役于官府的工匠逃亡,或“治罪”等字眼意在强调明朝政府的这些措施是要确保官营手工业劳动人手不流失,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重农抑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保障官营手工业劳动人手而非对手工业者的专制统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确保官营手工业劳动人手而非技术优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