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

ID:35817188

大小:49.7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4-20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_第1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_第2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_第3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_第4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朝援孝入律,虽是对周秦以来法律制度的继承,但在法律实践中又一改秦法简单以强制手段推行的弊端,在基层社会组织中,设立孝悌、力田、三老等乡官制度,以孝悌伦理劝谕风化,敦厚民风;在官员的选人制度上,以孝廉作为汉代选官的重要科目,促进了孝道伦理的推行;在养老制度上,以多种形式优抚老年,将孝道伦理推广到整个社会,形成敬养老人的良好社会风气。在刑罚制度上,严惩不孝犯罪。这样就构成了教化与惩

2、治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决狱”,不仅解决了孝道伦理法律化的道德难题,,也为法律伦理化提供了理论论证。孝伦理法律化以其极大的强制性使得孝伦理得以积极参与汉代的政治生活,孝伦理的社会化则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方式,使孝伦理观念成为社会全体成员普遍的价值诉求与伦理原则。忠伦理与汉代法制的结合,一方面体现在“不忠入律”。汉代法律把不忠行为纳入法律体系中,体现了“君为臣纲”在封建法律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东汉时期形成的《忠经》成为固定化的法典,标志着两汉时期忠伦理已经成为一种系统而完整的政治(法律)

3、伦理学说。《忠经》对忠的概念作了系统阐释,并且赋予忠以神秘化的宗教意蕴,并把忠君作为最高道德准则,看作是最高的政治价值,强调恪守忠德所产生的政治功能。《忠经》由统治者通过教化向社会成员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灌输,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使忠君道德得到所有社会成员的认同。而统治者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援忠于律,进一步强化了《忠经》的法律地位,使《忠经》不仅是一种探讨如何忠君事上的理论学说,而且成为具有封建法典意义的法律制度。在现实的法律实践中,忠孝伦理的矛盾与冲突,造成了人们在忠孝关系的伦理抉择上的两难困境。在忠孝一体的情况下

4、,以孝劝忠、移孝为忠、忠孝两全是人们行为的正当选择;在忠孝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情况下,则呈现出由汉代前期的孝重于忠到后来忠重于孝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忠孝之间的内在联系,忠孝矛盾一直未能被克服,从而形成了道德倡导的一个重要误区。汉代伦理与法制的融合内贯着自然一秩序原理、家国同构原理、伦理一政治原理,这三项原理是和谐之道在自然、家庭和国家中的体现。家庭的伦理秩序与国家的政治(法律)秩序是一种等级结构,由家庭伦理关系与国家政治关系构成的等级结构沿着宗法血缘这个原点向外扩展,人的身份等级及其权利义务都会随之递减。但无论如何,维系家

5、庭与国家和谐的人伦规范与秩序原则都没有变,家庭重孝道,国家重忠道。忠孝虽有侧重,但往往又密不可分。忠孝仁义与法律长期纠葛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法系伦理法的鲜明特征。道德渗透于法律之中,使得原本严肃的法条带有一层温情脉脉的伦理亲情;而法律进入伦理之中,使得原本柔性的伦理似乎补足了钙质而具有更为刚性的强制力量,可以有效地维系伦理秩序。(节选自吴凡明《忠孝仁义与汉代法制的建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援孝人律,无论是基层社会组织的乡官制度,还是选人及养老制度,都体现着对秦朝简单强制推行的自觉规避。B.董

6、仲舒提出的“春秋决狱”,解决了孝道伦理法律化的道德难题,使孝伦理观念成为社会全体成员普遍的伦理原则。C.《忠经》成为东汉的一部固定化法典,是两汉时期忠伦理成为一种系统而完整的政治(法律)伦理学说的重要标志。D.汉朝援孝入律,又“不忠人律”,而在现实的法律实践中,是忠是孝的伦理选择有时成为“二难选择”。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忠孝一体时人们可以选择以孝劝忠、移孝为忠、忠孝两全,忠孝矛盾时曾呈现出孝重于忠到忠重于孝的发展趋势。B.自然一秩序原理、家国同构原理、伦理一政治原理贯穿于汉代伦理与法制的融合之中

7、,这体现了对自然、家庭和国家三者和谐的要求。C.“家国同构原理”视家庭的伦理秩序与国家的政治(法律)秩序为等级结构,这种等级结构沿着宗法血缘向外扩展。D.忠孝是汉代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法律建立在这种观念之上,家庭重孝,国家重忠,虽有侧重,但往往密不可分。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忠经》是一种探讨如何忠君事上的理论学说,对忠的概念作了系统阐释,并高度评价了忠君的道德价值和政治价值。B.《忠经》本是忠伦理的理论著作,却成为具有法典意义的著作,这是因为统治者以国家立法形式,援忠于律,强化了《忠经》的法律地位

8、。C.文章第二段中,从《忠经》本身的道德价值和政治价值进行阐释,接着从统治者的积极推崇进行论述,从而阐明《忠经》特殊地位形成的缘由。D.忠孝仁义与法律的长期纠葛,让中华法系伦理法具有了鲜明特征,这种特征体现为使严肃的法条带有伦理亲情的温情脉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画大师潘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