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环境教案2湘教版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环境教案2湘教版

ID:35817416

大小:100.4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0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环境教案2湘教版_第1页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环境教案2湘教版_第2页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环境教案2湘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环境教案2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大气环境学时:1学时课型:新授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位于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通过热力环流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规律和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常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基础知识。二、学情分析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这一节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空间想象能力较为贫乏;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对于知识的跨

2、学科应用存在困难;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缺乏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针对学生以上特点,应采取多媒体、板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三、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②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⑵、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分析地理过程的能力;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能力。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通过对城市风、

3、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的形成过程五、重难点的突破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六、教学方法:1、生活实例分析法: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调动

4、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2、理论分析讲解法:在本课中,知识原理比较复杂,不易掌握,仔细的分析阐述有利于学生理解根本的原理,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3、图式教学法:通过绘图、析图学习热力环流。4、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介绍相关预备知识利用课件介绍预备知识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受冷收缩下沉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体验及之前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回答课件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视频导入探究一播放演示实验视频观看视频,观察现象设置悬念,激发学生

5、学习兴趣。3、以PPT的形式讲解热力环流首先研究大气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接着研究气压的变化情况,最后研究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完成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总结归纳六点基本原理在教师讲解之后由学生自己归纳热力环流要点,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4、通过例题突破探究活动二给出等压面,通过八个易错点判断题明晰等压面。明晰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点。强化理解,深化对地理现象发展过程的认识。5、合作探究完成探究二通过探究二考察学生对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合作探究,完成探究二,对热力环流有了直观、整体认识。加深学生对热力环流的理解。6、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三通过海风图片导入,

6、组织同学小组讨论,完成探究三,可适时给予提示。合作探究,完成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的局地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现象的能力。7、成果展示请同学上黑板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并给予点评补充。上台展示小组成果。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8、课堂小结地面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水平运动思考、归纳、总结回顾本堂课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9、布置作业布置导学案相关习题完成作业课后巩固,查漏补缺。八、板书设计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