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

ID:35817652

大小:29.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0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7·长沙三模,28)《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由于(  )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答案 C解析 《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而当时的“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大多闭目塞听,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西方,故C项正确。2.(2018·义乌高考适应性考试,1

2、5)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并非是诋毁,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为了获取中国的原料和市场,题目中的“一些民众”并非代表中英贸易,故B项错误;反

3、封建是指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题目中并未提到地主阶级,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国民的少数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但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真正觉醒是在辛亥革命后,故D项正确。3.(2018·北京海淀一模,18)张之洞在1898年4月完成的《劝学篇》中主张“中体西用”,日本人福泽谕吉在1880年成书的《劝学篇》中提倡“文明开化”。这两个《劝学篇》的相似之处是(  )A.面临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B.为本国维新运动提供指导思想C.以维护传统为目标,劝勉学问为宗旨D.中日两国面对西方文明的产物答案 D解析 甲午

4、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而日本则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故A项错误;我国的“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不是维新运动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日本的《劝学篇》主张“文明开化”可见不是以维护传统为目标,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文明开化”主张学习西方,所以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故D项正确。4.(2018·临沂一模,8)郭嵩焘出使英法后眼界大开,认为李鸿章积极购买兵器,派学生学习西方利器,“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郭嵩焘这一认

5、识(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留学事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说明郭嵩焘已经认识到中国不仅应该考求西方的技术,还应该考求西方的制度,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故A项正确;郭嵩焘并不是维新派的代表,故B项错误;派遣留学生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郭嵩焘的这种认识加快了留学事业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郭嵩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体西用思想,而不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故D项错误。5.(2017·濮阳一模,29)“中

6、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  )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B.表明了“崇洋”思想的盛行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答案 A解析 “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念有利于借助外来文化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改造,故A项正确;“盛行”一词与当时史实不符,该种“文化选择模式”只是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文化意识的觉醒,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文化选择模式”不符,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不是批判儒学落后性,而是引进西

7、方先进的器物之学,用以改造中国,达到强国御侮之道,故D项错误。6.(2018·黑龙江哈三中一模,29)王韬《易言跋》:“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郑观应《危言新编》:“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长经也。”这表明二人(  )A.否定在中国进行政治体制变革B.排斥西方社会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C.与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趋同D.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根本对立答案 B解析 王韬与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思想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并不反对政治变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王韬与郑观应都主张维护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思想,

8、说明二人排斥西方近代民权民主思想,故B项正确;地主阶级顽固派反对进行一切变革,而王韬与郑观应主张进行政治体制与经济技术的变革,故C项错误;王韬、郑观应作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其观点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基本一致,故D项错误。7.(2018·洛阳一模,10)20世纪初期,胡适宣讲俗语俗字,陈独秀提倡国民文学和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些活动(  )A.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迫切需求B.标志着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