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中的桃花意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杜甫诗中的桃花意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ID:358192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7-27

论杜甫诗中的桃花意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1页
论杜甫诗中的桃花意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2页
论杜甫诗中的桃花意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3页
论杜甫诗中的桃花意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4页
论杜甫诗中的桃花意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杜甫诗中的桃花意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引言1一、唐代以前文学作品中的桃花意象流变1(一)先秦时期的桃花意象2(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桃花意象2(三)盛唐诗歌的桃花意象2二、杜甫诗歌的桃花意象2(一)杜甫诗歌桃花的春色春意意象3(二)杜甫诗歌桃花的赠离恨别意象3(三)伤时感怀的意象3(四)桃花源意象3(五)诗人身世的感慨4三、杜甫诗歌桃花意象的特征4(一)苍老雄浑的艺术风格4(二)深具托喻与沉郁悲观的情怀4(三)“民胞物与”的思想情感5(四)杜甫桃花诗意象的现实主义色彩5四、杜甫桃花诗的影响5(一)悲凉身世的诗歌创作6(二)杜甫桃花诗中人格象征的影响6结语6参考文献6论杜甫诗中的桃花意象摘要:桃花

2、是我国古代诗歌重要的题材和植物意象,自古就有关于桃花的吟诵与描写。桃花题材的诗歌在唐诗中占据着相当篇幅,反映着唐代社会对桃花的普遍关注,杜甫的咏桃诗在唐诗中的艺术成就首屈一指。杜甫的咏桃诗与传统古诗的美人意象相区别,也不同于陶渊明式的憧憬,他对桃花的刻画细致,具有深刻的托喻意味。诗人描写了桃花的形象美和对桃花旺盛生命力,同时也展现出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与关怀,表现出了浓厚的现实主义特征。深入研究杜甫诗歌的桃花意象,对于认识唐诗的文化意蕴,增进唐诗多种意象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杜甫诗歌桃花意象形象美情感寓意引言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以花卉作为描写及审美对

3、象的文学作品颇多。花卉文学作品沉淀了深刻的民族文化内容和心理,彰显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及文化内涵。张潮在《幽梦影》中指出:“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所以,研究杜甫诗歌的桃花意象,对于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和时代文化背景,以及诗歌的价值与意义具有重要作用。桃花诗的兴起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桃花的吟颂作品,《周南·桃夭》篇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我国古代吟诵桃花的诗歌是在诗歌园地绽放的一簇奇葩,桃花以其活色

4、生香的形态娱人感官,更以枯荣兴谢的情态撩人情思,诗人们的感触,或喜或悲,则赋予吟咏,聊寄心曲。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基于桃树的栽培历史,以及当时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桃的种植、嫁接等技术也得以提升,唐代的士人阶层也对桃花寄予偏爱,当时社会的赏花风尚,也促进了桃花的文化滋生和成长,桃花诗也逐渐在诗歌创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杜甫的桃花诗将“诗言志”的抒情传统、文化意象与诗性感悟融入其诗歌作品,为杜甫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做了有力的铺垫。杜甫的桃花诗具有鲜明的特色,其意象突破了以往花卉文学赋予桃花的意象特征,创造了桃花新的意象。本文拟通过对杜甫诗歌中桃花意象的论述,

5、来理解杜甫诗歌的整体特征,以及桃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达到把握唐代文学中桃花意象的文学创作与成就,革新研究唐诗、唐代文学乃至唐代文化的角度,为杜甫诗歌的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方面和切入点。一、唐代以前文学作品中的桃花意象流变唐代文学中,桃花题材的作品颇丰。依据渠红岩博士的统计,《全唐诗》中,围绕“桃”7的诗歌大约有1500多首。可见,唐代的诗歌中的桃花题材与意象文学作品中,其数量占据着相当的优势,表明桃花很受当时骚人墨客的喜爱,反映出桃花在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唐代桃花题材的文学作品,其审美意象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在我国古代的桃花诗作中,呈现出了

6、纷彩缤纭的意象,最早的春天意象、物化美意象、女性意象和人格象征,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桃花诗题材。唐代以前的桃花诗创造了多种意象表征,从先秦时期的《诗经》,直至唐代诗歌,桃花诗的意象发生着潜隐的渐变特征,桃花诗在唐代以前的各个时代,意象的流变,逐渐形成了桃花诗意象创造的文化源泉,为桃花题材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高超技巧。(一)先秦时期的桃花意象桃花文化拥有悠久而古老的历史,上古到先秦时期,桃花被用于意喻物候变化,表达着季节的变幻,即象征着春天,这一象征是桃花意象的最初意蕴。《易纬·通卦验》中说到:“春分明庶,风至雷雨行,桃始华,日月同道

7、。”《礼记·注疏》也有“始雨水,桃始华”的记载。其最初的文学意义出现在《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诗中表现出的桃花盛开的春天景象和桃花的自然之美与女性的联系,具备春天以及青春健康的美丽女性的意象。这一意象奠定了我国传统诗歌的女性和桃花之间的联系的基础。此外,这一时期桃花的意象组合,如“桃花雨”、“桃花水”等“桃花流水”的意象也逐渐形成。成为了后世文学桃花题材的重要渊源。(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桃花意象桃作为植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桃花题材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生物性的意象,以及以上古传说为依托的灵异性意象。傅玄在《桃赋》中对“桃”极力铺

8、陈,描写了桃的果实、根和花的不凡之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