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ID:35822650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21

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_第1页
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_第2页
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_第3页
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_第4页
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寒假的生

2、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作为一个大学生,除了要应该充实度过,还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多为社会做事,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和谐社会心向  一、首要的是处理好阶级、阶层的关系。  二、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入手优化社会结构

3、。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四、以制度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五、管理的重心转向社会管理。  所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关的必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时刻铭记为社会服务,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一份子。  这个暑假,我曾花了一个星期时间下乡进行社会实践。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有很多感悟与心得。  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

4、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5、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

6、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周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

7、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周家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  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2]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