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句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句

ID:35893407

大小:110.3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22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句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句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句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句_第4页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句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4、教学原则和方法①启发诱导:《学记》1、《礼记。学记》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教学相长”2、《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3、《学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4、《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5、《学记》“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

2、原则。《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6、《学记》教育制度“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校”儒家:孔、孟、荀孔子1、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对象,体现教育公平)2、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3、教育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②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③学、思、行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巩固性的教学原则⑤乐学于立志。。。。。。5、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的道

3、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6、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7、教学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8、德育原则和方法: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立志乐道、自省自克9、论教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严宽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榜样示范)孟子(性善论)1、最早提出“教育”。2、“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3、教育目的:培养君子(即:明人伦)4、道德教学

4、:动心忍性、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磨练5、教学思想:盈科而进(即循序渐进)、深造自得、教亦多术、专心致志荀子(性恶论)1、教育目的:基本层次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人分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2、教育作用:化性起伪(后天习得的“礼”“义”).3、学习过程:闻-见-知-行墨家的墨翟1、观点“兼爱、非攻”2、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eg砍伐、铸剑)3、教育作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4、学习过程:亲知-闻知-说知道家的老子、庄子:1、观点:道法自然2、教育目的:主张培养“上士”和“隐君子”3、强调“怀疑”的学习方法4、教学原则:“用反”“虚静”(“用反”运用辩

5、证法于教学中;“虚静”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朱熹:1、著作《四书章句集注》2、教育作用:“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道心”3、分阶段教学(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4、道德教育方法:立志-居敬-存省查-力行5、“朱子读书法”(古代最有影响力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二、启发性教学原则:1、孔子“不愤不启

6、,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3、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4、“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三、巩固性原则:1、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2、“复习是学习之母”——乌申斯基四、循序渐进原则:1、《学记》“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2、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3、夸美纽斯:“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4、乌申斯基、布鲁纳等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五、因材施教原则原则:孔子:“求也退,故进之;

7、由也兼人,故退之”、“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赫尔巴特:教学教育性)八、量力性原则(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1、“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体现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道德原则。2、“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