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D:35898645

大小:10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23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基础应用(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征辔雕鞍暝目轻歌慢舞B.料峭元霄银釭关怀备至C.缥渺玉钿豆蔻惹事生非D.宫阙寒蛩帷幄破釜沉舟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B.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C.还予韶光共憔悴,不堪看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3.下列各句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勒雕鞍游冶处游冶:游乐B.唤取归来同住唤取:取来、拿来C.当年拚却醉颜红拚却:甘愿、任凭D.想佳

2、人,妆楼颙望颙望:举头凝望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C.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3、的一句是()-10-A.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B.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会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C.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D.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6.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它不相同的一项是()A.遥岑远目,……玉簪螺髻。

4、B.红巾翠袖,搵英雄泪。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D.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B.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详:通“佯”假装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放逐义帝而自立    ②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③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④欲以力征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

5、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项王乃悲歌慷慨    B.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C.若非吾故人乎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10.与“籍独不愧于心乎”句中的“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C.今独臣有船。      D.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6分)新沙  -10-陆龟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11.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6、() A.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 B.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 D.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12.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C.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山中寡妇》) 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皮日休《橡媪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

7、分)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

8、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