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历年真题整理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历年真题整理

ID:35921546

大小:60.7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4-25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历年真题整理_第1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历年真题整理_第2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历年真题整理_第3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历年真题整理_第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历年真题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历年真题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2018.4)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2012.10)(2017.4)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②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

2、法。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2015.10)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4、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2014.10)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

3、主义5、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内在联系(2017.10)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中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这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统一构成的马克思注意学说。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2016.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其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有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②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③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7、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2015.4)(2013.10)(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5、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2013.10)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

6、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2)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可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2014.4)(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在

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乏实践的观点,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2012.10)①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②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旧唯物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