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写作与天水名胜楹联赏析

对联的写作与天水名胜楹联赏析

ID:35927641

大小:3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4-25

对联的写作与天水名胜楹联赏析_第1页
对联的写作与天水名胜楹联赏析_第2页
对联的写作与天水名胜楹联赏析_第3页
对联的写作与天水名胜楹联赏析_第4页
对联的写作与天水名胜楹联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联的写作与天水名胜楹联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联的写作与天水名胜楹联赏析             主讲 艾叶 名胜楹联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大凡寺庙、殿宇、园林、亭台楼阁以及其它建筑物上,都有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所撰书的楹联。这些楹联,不仅为风景名胜增添了艺术情趣,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贴近历史、贴近人文、贴近时代,形成独具特色的名胜楹联文化,成为旅游文化中最璀璨、最耀眼的一朵艺术奇葩。名胜楹联是一个地方宗教艺术文化的综合反映。其品质的高下,也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积淀的标志。可以说,一个地方文化状况如何,只要看看当地名胜楹联,就知道了。因此,名胜楹联不仅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脸面”,而且是其

2、文化内涵的最直接的反映。近年来,各地都对名胜楹联予以高度重视,或收集整理、恢复原有楹联,或请名人名家制作新的楹联,以文化吸引游客,达到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可以说,人们旅游的动机,除了欣赏领略各地自然风光外,最主要的还是感受那里的历史文化。建筑物风格各地大同小异,塑像也只有外观和形质的差别,但诸如楹联、匾额、碑碣、壁画等文化内容却各具特色,给人丰富的文化的享受。譬如故宫楹联大肆渲染吹嘘帝王功德威仪,杭州楹联侧重云光湖色,而昆明大观楼、湖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西鹳雀楼等,则主要因诗联而名闻天下。应该承认,自然景观只是外在的形式,而文化内涵却是灵

3、魂所在。如果从各地名胜中抠去这些文化的东西,建筑物和自然风光便仅剩下躯壳。只有各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共同构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一、我市名胜联的现状我市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是甘肃风景名胜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现有景点有寺庙、道观;名泉、溪、湖、峡谷;山、崖、洞,纪念址等。这些旅游资源,目前除少数已开发利用外,大多数都还处于原始自然状态,有待挖掘和开发。就是已开发利用的景点,也往往因自然景观较差(特别是植被破坏严重、建筑物残破)、服务设施跟不上等原因,还处在一个低档次存在状态,其旅游价值不高,效益不明显。特别是因文化内涵的缺失,几无优势可

4、言。例如许多寺庙道观,只是宗教迷信场所,毫无文化影迹。倘有个别匾额,也大多是群众祈神还愿捐送的“神灵保佑”、“有求必应”之类的陈腐辞语。因此,尽管我市旅游资源不甚匮乏,但整体文化品位还是相对较低。究其原因,除客观因素外,最根本的是名胜与文化没有很好地结合、补充。因此,大力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内涵,是发展旅游的重要举措,而楹联即是最能够直接彰显地域文化的形式。市内名胜景点楹联数量倘不很多,除了人文因素欠缺外,因年久遗失毁坏的也不少,故往往出现有景无联,有联无书的状况。这与旅游业发达地区楹联比肩叠挂现象相比,差距不言而喻。其实,古今文人墨客对市内景点所撰

5、写的楹联也不少,但保存下来的却不多。就楹联而言有明代朱炽宏为仙人崖撰“政令全提,长安市上作宾作主;宗风大振,陇右山中学释学儒”;王了望为仙人崖和瑞莲寺分别撰书的“处处无非菩提海,山山尽是普陀崖”及“在何所在,试参来,青莲叶底谁拜月?音实无音,聊说起,碧海潮头作甚观”。又为麦积山撰“千尺冷门庭,凭我东来西往;一条乌藤杖,任尔打雨敲风。”邓宝珊书清人董平章城隍庙联“楚逼荥阳时,凭烈志激昂,四百年基开赤帝;神生成纪地,作故乡保障,千万载佑笃黎民”;清武天骏撰天水镇高皇庙联“艰难我俱尝,万里远游,开口只呼高皇太祖;凭依神在德,一行作吏,居心要对白日青天”

6、等俱堪为珍品。麦积山于右任撰书的“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罗家伦撰书联:“行经千折水,来看六朝山”颇觉传神。石门山佚名联“明月到楼忘是夜,凉风入夜便成秋”亦很有情趣。卦台山佚名联“日月象其明,明垂千古;乾坤授以法,法统三爻”,典雅贴切。邓宝珊为双玉兰堂撰联:“万丈光芒传老杜,双柯磊落得芳兰”。冯国瑞为麦积云雾山撰联:“云深不知处,雾散各有游”。东柯杜甫草堂佚名联“避秦州山谷间,曾向边城作客;为唐代文章伯,岂惟诗界称王”。演营寺联“路自登山,高看上下分途,举步时,牢把脚跟立定;川仍归海,阔览东南形胜,会心处,急将眼界放宽。”原马跑泉国民革命骑兵军

7、官学校教育长胡竞先为该校撰联“先贤此屯军,竟得甘泉泽后世;吾辈重策马,愧无伟绩准前人”……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够恢复。植物园有今人董晴野撰书的“到眼深山多画意,扑眉烟雨尽诗情”;万惠民撰书的“鸟声只在耳,花影不离身”等。其它景点如净土寺、凤凰山、渗金寺等处都有大量楹联,虽多为近年来制作,但其中也不乏佳品。尽管市内景点楹联较一、二十年前有很大发展,但存在问题也不容乐观。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景点建设上只注重设施建设而忽视文化内涵现象仍十分普遍。修山门、建庙宇,工程竣工后,两边廊柱空空。一些景点只有不够高雅的联,这不仅起不到“景”上添花的作用,而且象人脸上的疤

8、,反而大煞风景,破坏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的和谐统一。因此,全面恢复和制作名胜楹联已显得刻不容缓。这方面,近年来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借鉴。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