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ID:35950397

大小:152.8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4-26

四川省成都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都市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期末统一调研考试高一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比较文字学主要比较各种文字的历史演变、应用功能、形体和结构、传播和发展。比较的目的,不仅是了解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了解相互之间的共同性。西亚的丁头字,诞生于五千五百年前,经过三千多年,到公元的前夜消亡了。北非的圣书字,诞生略晚于丁头字,经过四千年,到公元后第五世纪消亡了。汉字诞生于三千三百年前,比丁头字和圣书字晚两千年,现在有十几亿中国人在应用。以楷书为主的汉字,在手工业时代使用了两千年,并未感觉有什么不方便。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文字做出同步适应。于是日本

2、和中国掀起了文字改革运动,尝试改进汉字的应用功能。最终解决了汉字电脑输入的困难,但这是电脑技术的进步,不是汉字本身的变化。文字经过最初的图形符号时期之后,由于书写频繁,发生形体的“笔画化”,从任意线条弯曲变成有规范的线条格式。原来变化无定的线条,经过同化成为数目不同的同类笔画,同时文字的形体发生继续不断的简化。文字发展到成熟时期,基本符号从“无定型”演变成为“有定型”,又由“单体符号”演变成为“复体符号”。复体符号的结合方式,汉字和丁头字或圣书字不同。汉字把单体符号和复体符号写成同样大小的一个方块。丁头字和圣书字把复体符号散开排列,成为一串并列的

3、单体符号,可长可短。“六书”是汉字造字和用字的原则,也可以用来解说与汉字形体相近的其他文字。“六书”有普遍适应性是比较文字学的一项发现。西方流传一个说法“文字跟着宗教走”,实际是“文字跟着文化走”,代表较高文化的文字,永远向文化较低的民族传播。文字的传播和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学习阶段、借鉴阶段、仿造阶段和创造阶段。这在汉字身上最为明显。文字的重大变化都是在文字传播到异族以后才发生的。在原民族中间虽然经常发生形体量变,可是不容易发生结构的质变。传播到异族中间以后,矛盾大,成见小,由此引起新的创造。新的创造,特别是从意音制度变成表音制度,初期很难

4、得到当地权威阶层的承认,只有文化低下的妇女们使用,被轻蔑的称为“妇女字”。可是新的创造简单易用,经过地下传播,最终从民间文字上升为正式文字。(摘编自周有光《语文通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西亚的丁头字、北非的圣书字,诞生时间均早于汉字,但使用时间都不及汉字长。B.随着科技的发展,中日两国掀起了文字改革运动,共同解决了汉字电脑输入的困难。C.汉字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简化,单体符号和复体符号散开排列,形成了一个个方块字。D.汉字经历了学习、借鉴、仿造和创造四个阶段,体现了“文字跟着文化走”的特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概述了比较文字学的比较内容和比较目的,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B.文章将汉字、丁头字、圣书字进行了分析比较,介绍了这些文字的异同。C.文章列举实例,对文字形体演变中“笔画化”的内涵及变化方式加以解说。D.文章从历史演变、形体结构等不同角度对比较文字学加以阐述,层次分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断文字是否发展到成熟阶段,需要考察其基本符号是否由“单体符号”演变成为了“复体符号”。B.比较文字学注重研究不同文字间的共同性,研究者认为“六书”也可解说与汉字形体相近的其他文字。C.文字传播到异族中常会发生重大的

6、变化,是因为巨大的民族矛盾导致异族对该文字进行了创新改造。D.民间文字简单易用,常在文化低下的人群中使用,经过一定时间的地下传播,才被认定为正式文字。【答案】1.D2.C3.C【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使用时

7、间都不及汉字长”分析错误。圣书字使用了四千年,长于汉字。B项,“共同解决了……”分析错误,原文无相关信息,无中生有。C项,“单体符号和复体符号散开排列”理解不当,这是丁头字和圣书字的演变方式。故选D项。【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C项,“文章列举实例”分析有误。文中未“列举实例”加以解说。故选C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

8、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