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

ID:35950412

大小:77.1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4-26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_第1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_第3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_第4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

2、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

3、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

4、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

5、观的本质区别。(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C.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代内公平排斥平均主义。D.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熊彼特等人对“生态创新”的理解论证了生态创新是

6、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B.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C.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D.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B.生态创新理论并非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理论,需要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C.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D.是

7、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了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烟火气吕峰自我有了记忆,母亲就与灶台、与烟火联系在了一起。灶台是乡村生活的恒久风景,它和那些粗糙干裂的手掌、那些因烟熏火燎而迎风流泪的眼睛,共同构成了农家生活最本质的背景,掩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凡常四季。有了灶台就有了安宁和温饱,就有了繁衍和生存。我清楚地记得,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灶台,里面镶嵌着一口大大的铁锅。母亲忙碌之时,身影总是被白炽灯映照着,在墙壁上晃来晃去。她在灶前煮东西的时

8、候,便把我放在厨房门口的一张小小的矮凳上。我坐在那儿,托着腮,看灶下熊熊的火,把整间厨房照得通红,而母亲瘦削的脸也淡淡地染上一层美丽的红晕。此刻,母子俩都没有说话,只有食物的香味,兀自在小小的空间里静静地回旋。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改善生活。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