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含解析)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含解析)

ID:35952146

大小:795.7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26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含解析)_第1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含解析)_第2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含解析)_第3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含解析)_第4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过关检测(六)人口、城市与交通[知能强化练](2018·南通一模)下表为2011~2015年中国和美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中国美国0~14岁比重/%201116.519.6201216.519.4201316.419.2201416.519.1201516.519.015~64岁比重/%201174.467.2201274.167.0201373.966.8201473.466.6201573.066.365岁及以上比重/%——1.中美两国人口()A.自然增长率大幅下降B.死亡率美国低于中国C.结构变化的特征

2、相同D.增长均呈现代型特征2.目前,中美人口形势是()A.中国劳动力数量优势扩大B.中国青少年人口数量未变C.美国人口抚养压力减轻D.美国老龄化程度在加重解析:1.D2.D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变化比较小,自然增长率变化不大;根据表格可以计算65岁以上人口比重,美国大于中国,死亡率美国大于中国;中国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几乎没有变化,美国不断减小,结构变化的特征不相同;增长均呈现代型特征。第2题,中国15~64岁比重减小,劳动力数量优势缩小;中国人口总数增加,青少年人口数量增多;美国15~64岁比重减小,美

3、国人口抚养压力并没减轻;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大,美国老龄化程度在加重。(2018·镇江一模)我国人口众多,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图为我国各省新增城镇人口与商品房销售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3.有关图中反映2011~2015年的情况正确的是()A.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最多B.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低的都为西部省份C.经济发达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多D.江苏、广东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导致新增城镇人口多4.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带来的影响是()A.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B.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C.

4、提高城镇老年人口比重D.造成严重的排外情绪解析:3.D4.A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是山东,但是商品房销售面积最多的是江苏;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低不都是西部省份,如海南、吉林、上海等;经济发达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不都是较多,如海南。第4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会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不会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降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产生社会治安问题等。(2018·通徐扬泰淮宿六市二模)如图为贵州和江苏2007~2016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5.与江苏相比,贵州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表现

5、为()A.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慢B.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快C.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D.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6.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区域发展B.地域文化C.资源状况D.城市布局解析:5.D6.A第5题,据题意分析可知,贵州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第6题,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异。(2018·苏北苏中七市三模)如图为苏南沿江铁路规划图。读图,完成7~8题。7.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A.地形起伏B.河流流向C.城镇分布D.技术水

6、平8.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A.缓解长江航运压力B.提高上海城市等级C.增加南京服务职能D.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解析:7.C8.D第7题,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即城镇分布。第8题,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2018·徐州模拟)读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群老年人口集聚中心对比表,回答9~10题。(双选)名称总人口/万人占全国比重/%人口密度/(人/km2)集聚度长江三角洲(16)1664.969.54162.588.79珠江三角洲(9)423.802.43100.975.46中原城市

7、群(8)499.132.8697.745.28山东半岛(8)670.523.8490.364.88成渝地区(15)1540.468.8380.934.37京津冀(13)1348.717.7375.834.10海峡西岸(16)863.244.9571.693.87长江中游(25)1497.508.5854.182.93关中城市群(6)332.511.9149.192.66东北城市群(21)1144.746.5637.142.01合计9985.5757.2382.064.449.关于表格数据反映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总人口多的地区

8、人口密度大B.人口密度大的集聚度高C.占全国人口比重高的属于低密区D.沿海地区大多为高密区10.从形成机制来看,形成人口集聚度高低分布格局的因素正确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率提升具有较大影响B.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入率始终是不可缺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