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

ID:35958782

大小:19.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8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_第1页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_第2页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_第3页
资源描述: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形器玉三叉形器(图1)通高4.8厘米,宽8.5厘米,厚0.8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有黄斑。左右两叉平齐,各刻侧面相向的神人头像。中叉较低,有竖向直孔一个,中叉上端饰有象征羽冠的直向羽纹,下端以阴线刻兽面图案。玉三叉形器(图2)通高3.65厘米,宽5.9厘米,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嫩白色,下端圆弧,上端分叉为三,中间一叉略短,并有一上下贯通的

2、小孔,两侧对称,均出土于头骨上方,应是冠帽上的饰件。此件正面微弧凸,正中部阴线划饰简化神人兽面像,以兽面纹和蹲踞状的下肢组成,兽面上方刻羽冠外缘,两边叉上端阴刻一对神鸟。背面三叉的上端和下端的正中部位均有凸块,凸块上皆钻有上下贯通的小孔。四个凸块上均阴纹细刻两双圆眼和卷云纹等获细纹饰。全器刻纹纤细,肉眼极难辨认,为良渚玉器中罕见的精品。玉三叉形器(图3)高5.2厘米,宽7.4厘米,厚1.3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WORD格式---可编辑--研究所藏。玉器呈青白

3、色,有褐斑,三叉平齐,中叉有竖向直孔一个。器的正面,三叉各饰三组羽状纹,下部用浅浮雕琢出兽面。玉三叉形器(图4)高5厘米,宽6.9厘米,厚1.2厘米,1987年浙江吉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左右两叉各有一相向的眼,为简化的神人头像,中叉为正视的神人头像,用浅浮雕琢出凸起的两眼。玉三叉形器(图5)高5.05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至0.9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左右叉平齐,中叉略低,三叉上端刻羽

4、状纹及卷云纹,中部刻兽面图像,两面图案略同。玉三叉形器(图6)高4.75厘米,上端宽8厘米,下端厚1厘米。玉器表受沁呈粉白色。整器平面作U字形。最厚处在下端,有竖向孔贯通。下缘在贯通孔的两侧各有一未透孔。两侧支的顶瑞各有未透孔,并与两边之孔相通。可知该器之功能与三叉形器同,为三叉形器的一种特有形态,为研究三叉形器的演变与功能,提供了重要佐证。此器两面均雕琢精美繁密的花----WORD格式---可编辑--纹。两侧的上瑞为向内的侧视人面纹。眼与鼻、嘴,及风字形倾饰、羽冠均清晰可见。两侧支的外缘各琢一龙首形图案。下端为

5、兽面纹椭圈形的眼睑、蒜头形鼻翼,巨大的嘴内显露出两对獠牙。一面兽纹用阴线刻表现,另一面的兽面眼睑,运用了浅浮雕的技法。在已知的良渚文化玉器中,集神人兽面与龙首形诸图形在一器,仅此一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