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指导microsoftword文档

教法指导microsoftword文档

ID:35964217

大小:78.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4-28

教法指导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教法指导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教法指导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教法指导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教法指导microsoftword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法指导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过程:教学四环节的确立即1+4教学模式:1是课前预习,4是课堂四环节学情反馈精讲点拨效果检测小结点评。1.课前预习环节:(1)预习的主要任务:A、确立学习目标B、明确重难点;(2)预习的主要形式:A、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B、教师及时指导点拨(3)预习的主要方法:A、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B、向学生提示预习内容,提供预习提纲;C、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D、发挥小组、对子作用,开始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内容;E、学生分头准备,完成

2、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包括学习题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主要内容F、老师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笔记,掌握预习情况;G、师生共同确定各小组展示内容,作好展示准备。为了保证预习课的质量,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精心编制学案。学案是学生预习时的“指挥棒”。老师要深入准确地把握教材,对教材的重难点了然于胸,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编制。开放的课堂使得学生的思维很活跃,经常会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掌握一些资料,做到有备无患。学案的编写要以课标和考纲为依据。在预习课上,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心中有数。二、保证预习时间。根据学科特

3、点,知识的容量、难易度,确定预习时间。文科一般不少于30分钟。时间太短,会流于形式,不能保证质量。三、做好预习指导。学生们预习时,老师要参与到各小组中去,对预习情况,进行观察、询问,遇到共性疑难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四、及时反馈预习的效果。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进行检查,如果教师不管学生预习结果如何,顺其自然,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认为预习是多余的,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预习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哪些问题出错率高?哪些问题遇到的困难比较大?这些内容将是展示课中的重点,使我们的展示课做到有的放矢

4、。另一方面,对学生预习的结果作出评价,正确的,加以肯定,错误的,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发展。课前环节的预习要求对于部分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的同学来说可能成为一个教学的“盲点”,教师在开始实践的大部分时间里必须加强对整体同学预习情况的检查和落实,只有在学生感受到预习带来的效果及快乐后才可适当减少检查的次数。但不管怎样,检查对于大部分职教生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过程表明,有检查和没检查效果差别很大。2、课堂四环节(一)学情反馈(1)展示交流预习初步成果,A、巩固深化学习目标B、共享学习成果(2)反馈的主要形式:A、教师引导、点拨B、学生

5、板演、讲解(3)反馈的主要方法:A、设定情境,激发兴趣,时间大约1-5分钟。B、各小组开始进行展示,分组进行板演、讲解。C、展示中教师予以引导、点拨;D、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评价,最后得出结果(二)精讲点拨。(1)首先,抓住新旧知识转化点,以“引”、“探”为手段,实现“精讲”。“引”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发思维,揭露新旧知识矛盾,指明方向。“探”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主动观察、思考、探索、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增强能力。“引”和“探”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教师的“引”就

6、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由旧知引出新知,并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学生的“探”铺路搭桥,这正是教师的精讲之所在。(2)其次,抓住知识转化的关键和要害,进行恰当点拨。点拨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点和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上进行点拨。通过点拨能疏通学生的思路,并把学生获取的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得以落实,使教学更加深入。因此说,精讲是点拨的基础,点拨是精讲的递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点拨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和答案,而是设计出有助于指导学生继续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具体教学的处

7、理上,教师要坚持“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合作解决,合作解决不了的教师指导解决”的原则。教师主要发现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困难,采取鼓励性语言,循循善诱,不断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三)效果检测(1)检测的主要任务:A、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A、对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B、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拓展。(2)检测的主要形式:A、课堂练习B、试卷测试C、辅导答疑D、互学互教(3)检测的主要方法:A、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B、查缺补漏。对学困生可以进行互学互教、生生互动、分层训练等手段进行

8、组织C、知识拓展。对学优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总之,通过单元检测、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