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共同备课”是什么样子的?

5.“共同备课”是什么样子的?

ID:35965175

大小:75.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4-28

5.“共同备课”是什么样子的?_第1页
5.“共同备课”是什么样子的?_第2页
5.“共同备课”是什么样子的?_第3页
5.“共同备课”是什么样子的?_第4页
5.“共同备课”是什么样子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5.“共同备课”是什么样子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二:“共同备课”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要求:本专题需要掌握的能力点:共同备课微讲座1-1小组备课活动及研讨1直击备课现场备课题目:《雾凇》指导教师:王荣生点评教师:薛法根22.雾凇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

2、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了。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王荣生:第一步谈谈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就是这篇课文说了什么,你觉得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可能比较重要?(不吱声)你们看的时候觉得这篇文章是篇什么样的文章?大学生:说明文

3、。王:是说明性文章。它是带有一点科普小品的性质,所以它用的很多文艺性的手法,在理解文章的时候这两个点都非常重要,这既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也是学生理解时可能的难点,因为说明文强调的是准确,文学性的手法强调的是一种形象的感受,比如在这里用了很多比喻的手法,用了很多类似于文学性的词汇,这个既是它生动地表现,又是理解起来很难的地方,谈谈看看大家是怎么理解的。生:我觉得这篇课文作者用小朋友很乐于接受的语言讲了雾凇的形成过程。王:你刚讲小朋友很乐于接受的语言讲的是它文学性的一面,待会儿我们看看小朋友是不是很容易接受。但是它不仅仅是讲雾凇的形成过程,雾凇的

4、形成过程在哪里?生:主要在第二段。王:第一段是什么呢?生:是一个引入。王:什么叫“引入”呢?哪一句是引入?生: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王:刚说过它是个科普性的说明文,是个介绍。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既有科技的技术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体裁广泛,篇幅简短。所谓科普就是向没有这些知识的人来介绍某个东西,因此是比较通俗的,你刚概括它是个过程,是不错,过程是其中一个很主要的部分,但是它还有前面,还有后面,比如第一段里“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有两个词,一个是“雾凇”,一个是“奇观”,这个题目讲的是雾凇,但是第三部分就

5、很明显,讲的是奇观: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所以雾凇不是当做一个客观的事物来介绍的,而是当做一个景观来介绍。第一段我们从句式来看,一共三句话,因为是说明性文章,所以阅读时是要强化它的逻辑的,比如第一句“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指的是时间;第二句“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指的是地点,第三句话是什么呢?接下来第二句后面的部分“洁白晶莹的霜花”是修饰霜花的,这个就是刚讲的文学性用法,“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大家看这幅插图,这句话讲得就是

6、雾凇,什么是雾凇呢?雾凇就是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但是你看这个图,这句话怎么对起来?就是图片中白颜色的都是雾凇吗?大家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洁白晶莹”怎么理解的?所以你可以看到文学性的用法有时候和准确地说明这件事有冲突的,“霜”是什么?生:就是覆盖在物体上的白白地一层。王:对,你们买冰激凌上面也有一点的。洁白晶莹,晶,按道理讲是有些透明的,但是霜是不透明的。“缀满了枝头”,枝头是什么?所以这个地方是有点难头的,因为学生理解枝头以为是树枝的一部分,这是个通俗的说法,其实就是树枝,然后“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这里也有点问题的,银子看到

7、过吧,银光是什么颜色的?生:就是亮闪闪的。王:银子不是白色的,有一点浅灰色的,这边“银光闪烁”这个怎么理解?生:可以把“银光闪烁”当成文学性的。王:是,所以你们读的时候要有两条线,一条线它是文学性的描绘,一条线它是说明性的文章,准确是第一位的。所以你看起来学生好像好理解,他是用文学的方式理解的,我刚才是使用说明的方式来理解的。洁白晶莹,怎么会“晶莹”呢?枝头是什么?怎么会是银光呢?我是按照说明性,科学的这部分来理解的。会有一种理解方式,是带有想象的方式来理解,这就是文学的理解方式。所以学生很可能以为他这句读懂了,闪烁发亮嘛,他是一种文学的想

8、象的一种理解方式,这个我们等会儿再来讨论。“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一句其实写的就是景象景观,所以这个句子其实蛮复杂的,这是小学四年级的课文,9岁左右的小孩,前面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