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调查和规划

草地资源调查和规划

ID:35966572

大小:22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4-28

草地资源调查和规划_第1页
草地资源调查和规划_第2页
草地资源调查和规划_第3页
草地资源调查和规划_第4页
草地资源调查和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草地资源调查和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绪论草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草业:指把草业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的产业部门。草业科学:指草业生产的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的升华、生产发展的指导及各方面的统称。草业科学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发展简史: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建国之初,在王栋主持下,对内蒙古、甘肃草地做了调查,写出了《皇城滩和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概况及主要牧草介绍》是我国最早的草原调查报告。1955年,王栋出版《草原管理学》对草原调查作出了系统的阐述。自70年代以后,草业资源迅猛发展,国家组织全国草地资源调查,基本搞清我国草地资

2、源的数量与质量、产草能力与载畜能力,制定了全国草地资源区划图。1986年,钱学森提出草业科学的理念,草业科学简称草学。二、草地成因草地成因学说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说雨量地势成因说王栋(1955)提出◆“草原的形成主要原因大概由于雨量稀少,土壤贫瘠,地势高寒,生长季短促,温度冷热的变化剧烈等原因”。◆要点:雨量多少与分布均匀与否雨量250-500mm地势是重要因子(温度)水分与热量对草原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大气、土地、生物和生产劳动因素说降水总量、季节性分配及其与热量的匹配决定植物生产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学说生物因素: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

3、位▲生物因素草原学意义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推动草原生态系统发展的原动力草原学基本关系,草—畜关系草地生产的基本矛盾,草畜(时间、空间、种间)非生物因素◆作用:非生物因素构成草地的自然立地条件◆组成:○大气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大气流动、光、温度、水分、蒸发、O2、CO2等气象要素○土地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地形、土壤、位点社会因子包含草地所处社会的科技水平、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劳动力分布与素质等制约草地资源的发生与发展体现人—草关系▲社会因子草原学意义赋予草原的农学意义引起次生草地形成草原恢复草畜产品增值大气、土地、生物和生产劳动因素说,生物因素、非生

4、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因素学说◆非生物因素大气因素:水热地带性分布形成草地的地带性,和草地生产活动关系密切(生产能力-水热值、配置;生产季节;生产措施)。土地因素:是草地立地条件,直接分配和供给植物光、热、水与养分。位点因子:直接影响草地开发利用◆生物因素: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是草地存在的基本依据;草—畜关系构成草地生产的特色,表现为草地生产能力有空间、时间和种间3种关系。◆社会因素:赋予草原的农学意义,直接决定草地开发与利用的水平。三、草地分类六大分类方法中重要的是南北草调分类法和综合顺序分类法十八类草地类型中重要的是暖性草丛和低地草甸类纬向地带性

5、径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一般规律)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垂直地带性(山体高度山脉走向与其位置坡向坡度)非地带性(沼泽草地低地草甸盐土荒漠)世界主要草地名称:斯太普(针茅):亚洲普列里:北美萨王那:非洲维尔德:南非潘帕斯:南美洲草地分类:是草地类型理论的具体实践。分类实质: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根据对草地自然和经济特征、发生发展的认识角度和程度,从多元的因子中归纳抽象出一定的因子,作为分类的依据,建立分类系统与标准分类原则,任继周(1985)分类要素的完整性,包括分类的理论依据、体系结构、指标、命名原则(分类四要素)分类体系的周延性,

6、任一草地、各类草地发生学联系分类体系内涵的综合性,唯物地综合各要素分类指标的相对稳定性同级指标的可比性(同质比较)特征指标的确限性分类指标作用不同等级上划分草地类型反映草地现象整体或局部的数量或质量特征对分类的科学性具决定意义▲基本单位:类、组、型、类:高级分类单位。成因一致,类间草地自然、经济特性具质的区别组:中级分类单位。类范围内,生态经济特性基本一致,组间生境与经济价值区别明显型:低级分类单位。草地组范围内,生境更趋一致,植物种类组成、草地质量与产量更为接近的生产力分类级。型间草地属性主要是量的差异二、草地分类方法Ø植物群落分类法主要代表人

7、物:美国桑普孙、霍莱切克美国斯托塔Stoddart和Smith前苏联谢尼科夫、索恰娃中国王栋评价植物群落学分类是草业科学早期广泛使用的草地分类方法,起启蒙和先导作用;主要着眼于植物群落特征,各级指标及命名均如此;认为植物群落是草地最本质的特点;Ø土地—植物学分类法主要代表:英国坦斯莱、T.C.E.威尔斯和D.A.威尔斯L.K.瓦德评价1土地—植物分类法是英国传统方法2基本分类指标土壤酸度3次级指标为土壤特征或缺无4三级指标为植物优势种或混合种5仅适于地域狭小、气候单一区域6土壤与植被对规划、利用、改良提供了一定基础Ø植物地形学分类法主要代表前苏联

8、饲料研究所(拉明斯基,1940;查芩肯,1961;1987),中国贾慎修(1982);章祖同(1963);许鹏(1979,1985,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