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

ID:35971567

大小:158.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摘要】创设教学情境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创设教学情境从生活中来,但最终应回归数学课堂。教师要思考数学课堂教学要素对它的影响:(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学生的兴趣;(2)要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要关注“数学中的数学”;(3)要符合数学的严谨性要求;(4)要注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影响创设教学情景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广大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设计出了许多精彩案例,有效地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渠道。但是,我们也

2、很遗憾地在数学课堂中看到一些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牺牲了数学或是只有热热闹闹的形式而没有深层次体验和思考的教学情境,从而使情境的创设流入表面化和庸俗化,失去了创设教学情境的价值。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数学课堂从只关心数学学科特点到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必然结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们对这种教学方法如此青睐,一般是基于以下认识:首先,儿童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儿童认识数学的起点往往并不是由符号所组成逻辑公理,而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经验。所以,儿童眼中的数学并不象科学家眼中的数学,是那些

3、逻辑公理和已证的命题。他们的数学活动通常是从观察日常现象开始,用特征归纳来进行的。因此,儿童对数学的认知学习,就需要在他们的生活常识、经验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构建一个桥梁,让他们从生活常识和经验出发,不断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和反思达到“普通常识”的数学化[1]。于是,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相对紧密的教学情境就自然地担负起这一重任。其次,使数学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出现,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传统数学教学更强调数学的学科特点,也就是不少专家指出的“科学的数学”,它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世界之中,它本身是一个有组织的,严密的和封闭的演绎体系

4、。这与儿童主要通过探索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是一对矛盾,于是传统数学教学观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常常给学生以“逻辑严密,语言规范”,但“枯燥,沉闷”的感觉。同时,教师为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严密,数学语言更准确,解题方法更熟练,不惜布置大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教学情景(特别是生活情景)的创设运用沟通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就有数学,数学并不神秘,这既是数学教学的一大进步,也是情境创设大量出现的重

5、要原因。但是,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毕竟是有差距的。我们尊重学生的数学认知起点和让数学走近学生都是为了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归根到底,它们并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目的。在班级授课制为办学模式的前提下,为了达到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懂得数学的价值,发展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的思想方式,最终提高其数学素养的目的。数学课堂中的学生、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学科特点必然会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产生影响,这些影响要求我们在创设和应用教学情境时应该注意从生活中来并最终回归数学课堂。一、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学

6、生的兴趣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基本出发点是“发展人”。这种教学观坚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感情和智慧,它与传统教学观念的最大不同在于坚决反对牺牲学生个性来换取学生的未来成就。它提倡和要求教师关注儿童世界,进入儿童的生活。因为这样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熟悉什么,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使学生学习得最起劲,最有效果。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有效地利用“兴趣去激发兴趣”,使“对学习保持热情”成为学生的一种稳定心理品质。与此同时,这种教学观念也反对对兴趣的无条件顺从和放任。“放任兴趣等于以暂时的东西代替永久的东西”,“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入

7、下去”(杜威)[2]。这种教学观念要求老师对兴趣的态度应该是观察它,发现它,培养它和利用它,使其为教学服务。但是,当这种观念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时,我们通常只注意到其中提倡教师要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中反对放任兴趣的另一方面。于是,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往往就只考虑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而忽略了对他们兴趣的引导,从而怀着良好的愿望走向了目标的反面。例如在一节《认识乘法》的课上,执教者在上课开始出示的一幅美丽图画──“森林的一角”就深深吸引了学生。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们兴奋地抢着举手发言。生1:我发现这

8、里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生2:我发现小河里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呢!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生5: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