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春风又绿江南岸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春风又绿江南岸

ID:35971866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春风又绿江南岸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春风又绿江南岸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春风又绿江南岸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春风又绿江南岸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春风又绿江南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风又绿江南岸——新课标下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摘要: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绚丽的古代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我国的古诗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表达内容上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丰厚的历史意蕴。《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让学生大量阅读经典的古诗文,学中想,读中悟,熟读成诵;并规定小学六年中应积累的名家篇目,其中古诗则是最为重要的一块。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研究,寻找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使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积累语言、提

2、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源泉。关键词:古诗教学;品读;想象;吟诵;拓展。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语文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近60首(平均每册5首),所选古诗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可见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但由于这些古诗产生的时代离我们时间久远,学生对他的理解很吃力,老师教学起来也很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诗言志,歌咏言”,诗歌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理想、情感、思想、观念、审美取向的表现载体。孔子日:“不学诗,无以言。”也就是说一个人对古诗的掌握程度,可以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

4、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怎样化难为易,由浅入深,体验那源远流长的美好意境、美好情感,把古诗教好、教活呢?下面是笔者对小学古诗教学的一点浅见,与专家和同人商榷。一、品读字词,领悟诗情古诗中,字词的理解是明白诗意的关键。古诗具有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份省略、词序倒置等特点,这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障碍。教学要从帮助学生正确解读字词,理解诗意入手。因为古诗用词凝练、年代久远而且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小学生日常所见相去甚远,学生理解有困难。所以,教师往往会字字讲解,逐句疏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字词理解上。然而有人

5、说:诗是不能解释的。我们一旦将诗支解成字、词等零部件,对诗的整体意象就不易把握,况且我们的诗歌教学也并不要求学生清清楚楚知道每个字的含义、译文衔接补白、句法结构等等。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解读的评价“不应考察对词汇、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过,虽然古诗重在感悟与体会,必要的理解也要落实,特别是诗歌语言中的难点,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之“坐”,“离离原上草”之“离离”。但这种理解要避免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没有教师的解释与分析,也没有生硬的接受与记忆,学生的理解却在他们积

6、极的探索中水到渠成。对诗歌有了大致的理解后,教师再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画面,想象音乐,想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意境。1、创设优美的情境,感受诗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融入诗歌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感受诗歌的意境、情趣。《江南》一诗最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南西北“戏”完了,就算了?什么也没有留下?这四句诗看似简单,实则趣味十足,鱼儿的活泼可爱,在莲叶间穿梭时的快乐、凋皮,怎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在课堂中组织了这样一个游戏:一部分孩子起立并高举双手做

7、莲叶“随风摇曳”;另一部分孩子做小鱼在清清水、田田莲间嬉戏游玩。“鱼儿们”回来后我问他们:“小鱼儿,小莲叶,你们在干什么呀?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呀?”“小鱼儿”们回答:“我听到莲叶姐姐唱着动听的歌”。“我在围着莲叶姐姐跳圆圈舞呢”。“我对小鸟说老朋友你好”。“我和小虾在说悄悄话”。“莲叶”们说:“我向蜻蜓招招手”。“我看到蜻蜒停在我头上,还告诉我昨晚做的好梦了呢”。“我感到鱼儿在我身边蹭来蹭去,痒痒的”。诗中那种风和日丽、碧波涟漪、亭亭莲叶、摇曳有姿,精灵的鱼儿时而跳跃、时而凝视,与莲蓬道安、和水儿密语,那份自在

8、,那份快乐,随着孩子们的体会与感受,被表现得畅快淋漓。2、品味诗中的哲理,感悟意境古诗中不乏有借景抒情,借景喻理,借物喻人的佳作。通过欣赏回味,我们不仅体会到诗人的雄浑气魄,也能感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来,并从中感悟到诗中的意境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进步、勤于进取之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之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