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职官的沿革.docx

御史大夫职官的沿革.docx

ID:35973513

大小:34.0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御史大夫职官的沿革.docx_第1页
御史大夫职官的沿革.docx_第2页
御史大夫职官的沿革.docx_第3页
御史大夫职官的沿革.docx_第4页
御史大夫职官的沿革.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御史大夫职官的沿革.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官职御史大夫的沿革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吴从芳指导老师王孙嬴政摘要御史大夫,秦代官职,秦汉时期是御史大夫制度确立初创时期,随着封建社会和政治皇权的变化更替,御史大夫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由初期执掌国君秘书职责,到作为国王耳目演变成监察、执法的最高行政长官。到明代御史大夫之名遂消亡,但是御史的监察权利已经非常独立,地位权利达到登峰。关键词中国古代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从三品“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宰相。”(汉)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卷十九,第七二五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

2、,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职务类似后来的尚书令,此为汉初之情况。通常谓御史职掌监察,然主管非御史大夫,而是其下的御史中丞。成帝绥和元年(前8),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御史中丞由原来的内宫近官,变为外台长官,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一战国及秦汉时期御史大夫战国时期有御史,为国君的秘书,掌文书、档案、

3、记录等事。由于御史经常从事这些职责,便成了国君的耳目,工作和职责带有监察性质。文献多日:“献书于大王御史。”秦、赵会于混池,也命御史书事。淳于宪亦说:“御史在后,执法在旁。”由此可见,这时的御史多掌记事的职务。《周礼·春官》:“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家宰,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赞书,凡数从政者。”《周礼》上面所说御史与之后朝代御史不同,但是掌王宫纠禁,就是内宫近官,是御史大夫之雏形。秦代,始置御史大夫,一方面具有中央政府秘书长的性质;另一方面为秦代最高的监察官,始皇时此官位次于左、右丞相,后逐渐成为御史台长官。如“御史大夫秦官

4、,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唐)杜佑:《通典×职官六》卷第二十四,第六六一页,北京:中华书局,1988.“秦里御史大夫,以贰于相。”(宋)章俊卿:《山堂考索》卷四一,第一四〇页,北京:中华书局,1992.从材料可知,御史大夫在秦代为丞相的辅助,故贰于垂相的御史大夫其实就是副相,如是丞相出缺,即以御史大夫升迁。杜佑因此便说:“此皆为三公,非今御史大夫也。”(唐)杜佑:《通典×职官六》卷第二十四,第六六二页,北京:中华书局,1988西汉时沿置,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故丞相、御史并称,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历代职官表》亦说:“秦汉御史大夫

5、史称其掌副承相,故汉时名为两府。”(清)黄本骥:《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概述,第二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共同议决,但御史大夫仍偏重于执法和纠察。丞相位缺,也可由御史大夫升任。御史大夫之秩为中二千石,这与两晋隋唐元明清御史大夫之职不尽相同。汉代“御史大夫位上卿,掌副垂相。有两垂,秩千石。一日中垂,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奋部御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助案章。”(汉)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卷十九,第七二五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汉代的御史大夫与秦代相同仍是三公之一,与太尉、丞相

6、合称三公。“为三公,职副丞相,承相缺则大夫迁”(李华《御史大夫厅壁记》)。汉元帝时谷永上疏谓:御史大夫“内学本朝之风化,外佐勇相统理天下”《朱博传》也说:“御史大夫典正法度,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这时的御史大夫虽不完全与后代的职责相同,但是它的职掌却在向典法度、监临百官转变,也可以说具备兼宪政之官之职务了。“汉成帝绥和元年将御史大夫改成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覆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覆为大司空。”(唐)李林浦,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御史台卷第十三,第三七八页,北京:中华书局1992.分行宰相的职权,从此到东汉遂延续不变,由于大司空建制不在御史

7、台。光武帝时,“宣秉拜御史中丞,诏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三官各专席而坐,京师号为【三独坐】。”(唐)李林浦,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御史台卷第十三,第三七八页,北京:中华书局1992.(《唐六典》御史台卷第十三)御史中丞代替御史大夫成为御史台的首脑人物。故《历代职官表》说:“自东汉省御史大夫,而以中丞为台率,始专纠察之任。其后历代或复置大夫,或但设中丞,规制各殊,要皆中丞之互名,盖即今都察院堂官之职矣。”清)黄本骥:《历代职官表》卷十六,第一二九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通典》“今御史大夫即汉以来御史中丞是也。后代或置大夫,皆中丞之

8、互名,非汉旧大夫之任。”(唐)杜佑:《通典×职官六》卷第二十四,第六六二页,北京:中华书局,1988故从御史制度说,这一次变迁,不能不算是重要了。东汉以来或废或置御史大夫,却不率领中丞了。此后御史中丞为御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