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D3-L34-江淹《别赋》赏析.doc

教学素材D3-L34-江淹《别赋》赏析.doc

ID:35978320

大小: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教学素材D3-L34-江淹《别赋》赏析.doc_第1页
教学素材D3-L34-江淹《别赋》赏析.doc_第2页
教学素材D3-L34-江淹《别赋》赏析.doc_第3页
教学素材D3-L34-江淹《别赋》赏析.doc_第4页
教学素材D3-L34-江淹《别赋》赏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素材D3-L34-江淹《别赋》赏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素材第34课心物相感情景互生——江淹《别赋》赏析曹明纲  古往今来,抒写人间离情别意的佳作何止千万!杜甫“三别”诗泣诉了战乱带给人民的悲痛怨愤,李白送别诗倾吐了对友人对知己的一片深情,而柳永、王实甫等人又在词、曲中细致入微地描摹了恋人们分别时的种种缠绵悱恻,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然而,在这些作品产生之前,就出现了一篇描绘多种离别状况、集中抒发哀怨之情的作品。这就是江淹的《别赋》。  《别赋》一开始,就慨然长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言语间充满了辛酸悲怆。“黯然销魂”四字,高度概括了整篇作品所要表达的种种感受,一上来就紧紧摄住了读者的心。在点明题意和

2、先声夺人方面,后来李白《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或可和它相比。在一种苍凉哀惋的气氛中,作者用一个“况”字作了进层连接,从地理和时间上,极言离别距离的遥远和景物的恼人,从而为后文的抒情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  对离别的感受总是双方的。因此,作者首先就对行子和居人的离愁别恨,做了总的镂心刻骨的描写。他抓住行子在将行未行时的反常感觉、矛盾心理和痛苦状况,极有层次地表现了人物的百感凄恻。风声萧萧,云色漫漫,在出门人的耳目中,似乎都与往常不同。这种对外界事物产生的异样感觉,正是人物内心笼罩着巨大阴影的反映。风声云色在这里既是自然之物,是触发和

3、增添人物伤感的外界因素;但同时又是有情之物,它融入并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哀伤。然后,作者又从事物在瞬间呈现出的微妙状态的刻画中,形象地提示出人物复杂的心理。“舟凝滞”、“车逶迟”、“槕容与”,表面写物,写物的某种暂时状况,实际上它恰到好处地展示了人物内心那种欲止不可、欲行不能的矛盾状态。在近乎凝滞的静止场面中,“马寒鸣而不息”,似乎是连马也不愿离开故乡和居人,又似乎是在提醒行子:上路的时间到了,催促主人启程。它把一阵阵凄凉的悲戚传给行子和居人,同时也传给读者。最后,作者由从旁暗示人物内心转而为直接描写人物行动:行子掩了金樽,搁了琴瑟,这时马已启步,他不觉一阵阵辛酸,点点

4、泪珠滚落下来,沾湿了车前的横木,其状痛苦欲绝。与此不同,作者刻画居人的独处,着重表现出人物内心“恍若有亡”的惆怅。在为主人公安排了一个日影西沉、月华初上的黄昏景况,以恍托情,暗示人物从早到晚的苦苦思念之后,主要写了人物“见红兰”、“望青楸”、“巡层楹”、“抚锦幕”等一系列行动和由此而来的感受,这就将人物心中的秋思和感物悲时的怨情和盘托出。不但如此,这种缕缕哀思和绵绵怨情,还在清苦的梦境中,驱使她去追随行子的游踪,去关心旅途的劳顿。读着这些描写,我们怎么能不为主人公真挚深沉的感情和不幸的遭遇所感动,甚而献上一掬同情之泪呢!  接着,作者像一位高明的画师,运用他那奇妙的

5、彩笔,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色彩斑斓、形态逼真的离别图景:  达官贵人的离别场面豪华热闹。人们乘坐着华丽的车马,从四处赶来参加筵别。筵席上宾朋如云,轻歌曼舞伴着飞觥投斛。“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人物的服饰姿容竟使自然景色为之添彩,其艳丽华美可以想见。“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麟”,从动物凝神屏息的神态中,我们仿佛听到了悠扬动人的乐声。  义侠壮士的诀别场面悲壮,气氛激烈:“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几笔勾勒,就把恩主万不得已和壮士义无反顾的音容声貌,刻画得淋漓尽致,动人心魄。  老人送子从军的景象十分凄惨:孩子还没成年便告别年已花甲的双亲,去

6、遥远荒凉的边塞,投入到残酷的战争中去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将他送了一程又一程,“攀桃李兮不恶别,送爱子兮沾罗裙”,一个特写,摄下了这个生死未卜的骨肉分离的悲惨镜头,那颤巍巍的手,亮闪闪的泪,又何尝不是流淌在老人心中的血、燃烧在少年眼里的火!  宦者羁臣离乡去国时的境况悲凉、凄清。北雁南飞,白露变霜,那个远赴他方的人,站在尚能望见故乡的桥上,与送别的家人亲友作最后的辞别,“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前人称它“摹想尊酒泣别情状,百般呜咽,历历如绘”。作者在这里没有直接从去国者下笔,而是极力渲染送行人的悲痛,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取得了比直接描写更好的艺术效果,它让我们借助旁人的

7、想象,去更深刻地构思主人公的愁苦之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它使我们看到了人物心中不断扩展和延伸的无限哀怨。  独守闺房的少妇思夫与热恋中男女双方的彼此缱绻不无相似之处。“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点缀出一幅共同生活时的恬美情景;而琴瑟蒙尘,帷幕阖然,空对着春苔秋月,苦熬着夏昼冬夜,又是冷酷的现实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样,“春草碧色,春水绿波”,它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同时也是男女青年一见倾心,赠诗互答的记录。而分别后的秋露秋月,又使他们在天各一方的情况下,怅然伤怀,遥寄心思。  道士骑着仙鹤,驾着青风,在飘缈的云端与家人拱手言别,景象神幻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