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钢铁冶金行业历史发展的认识与了解.doc

对钢铁冶金行业历史发展的认识与了解.doc

ID:35981229

大小:11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2

对钢铁冶金行业历史发展的认识与了解.doc_第1页
对钢铁冶金行业历史发展的认识与了解.doc_第2页
对钢铁冶金行业历史发展的认识与了解.doc_第3页
对钢铁冶金行业历史发展的认识与了解.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钢铁冶金行业历史发展的认识与了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中国冶金产业发展历史的认识  经历了这么些年的发展,中国的钢铁冶金产业经历了许多,现在它正逐步向着夕阳产业迈进。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和冶金的发展有关的。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及生活中都离不开金属材料。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了金属,不过那是是利用自然状态存在的少数几种金属,如金银通和陨石铁,后来才逐渐发现了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方法。首先得到的是铜及其合金——青铜,日后又冶炼出了铁。人类利用的金属种类日益增多,到了19世纪叶末,可利用的金属已经达到了50多种。而在20世纪初及其中叶,冶金或得了特别迅速的发展。现在元素周期表中有92种是金属元素,而具有工业

2、意义的元素有75种。对于这些金属元素,各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分为铁金属和非铁金属两大类,前者系指铁及合金;后者则指除了铁及合金以外的金属元素。有的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二有色金属则是指除了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金属。一、建国前的历史回顾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起源于1890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建的第一个近代钢铁厂———汉阳铁厂,后来同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组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它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采用近代技术共生产铁矿石1400多万t,生铁240多万t,钢60多万t,拥有3万名钢铁和采掘工人,培训了

3、一批技术人员。汉冶萍公司从1890年(光绪十六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冶铁厂起,至1948年(民国37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组成汉冶萍公司资产清理委员会接收公司总事务时止,历时58年。二、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历程(一)依靠群众,迅速恢复生产旧中国钢的年产量,最高时未突破100万t。解放初期勉强能够修复生产的只有7座高炉、12座平炉、22座小电炉。但是全国钢铁职工以鞍钢炼铁厂老工人孟泰为榜样,发扬主人翁精神,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及技术革新等一系列的群众运动,短短3年时间,钢铁工业就全面恢复了生产。1952年,全国生铁产量193万t,钢135t,钢材113

4、万t,全面超过解放前的历史最高水平。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在苏联援助下在全国的工业中新建156项重点工程,作出了“把基本建设放在工业建设的首要地位”的战略决策,为以较快的速度提高生产能力指引了方向。经过大规模建设,形成了鞍钢、武钢、包钢鼎足而立的新局面。同时,生产也有了较大发展。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t,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赢得了5年中平均每年递增32%的高速度。(二)克服国内外困难,经过调整,继续前进1958年开始了“大跃进”,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加上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原苏联的背信弃义,一度给钢

5、铁工业和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1960年冬党中央适时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钢铁工业在指导思想上实行了重大的战略转变,首先转到为国民经济,特别是为农业、轻工业服务的轨道上来。同时,大幅度压缩钢铁生产建设指标,对部分条件差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把领导的注意力转向高质量、扩大品种、降低消耗、注重经济效果方面来;并对参差不齐的生产能力进行填平补齐。在企业管理上,总结了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真贯彻《工业七十条》,开展行之有效的经济活动分析,使大部分企业的面貌迅速改观。三、改革开放后的稳步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4年,是我国冶金工业

6、持续、稳定发展的14年。冶金战线的广大干部和职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使我国钢铁工业在建国以来所创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钢产量由1978年的3178万t,增长到1992年的近8093万t,平均增钢340万t。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66.39亿元,增加到1992年的2230.9亿元,平均每年增加140.32亿元。1978年全行业实现利税50亿元,1992增加到约280亿元,增长近4.6倍。年上交利税

7、1453亿元,相当于同期实现利税的70%,对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二)企业组织结构初步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一批现有钢铁企业通过及时改造和扩建增加了生产能力,使我国年产100万t钢以上的企业由12家增加到17家;年产50~100万t钢的企业由2家增加到21家。到1992年,年产50万t以上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80%左右;年产100万t以上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65%左右。大中型钢铁企业增多,为以后组织结构进一步向大规模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工艺技术结构发生变化1978~1992年,氧气转炉钢从34.4%上升到60.7%以上;工艺

8、技术落后的平炉钢由35%下降到17%;连铸比从3.5%上升到30%;连铸钢生产能力由1978年的350万t,上升到1992年的近3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