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专题四:仿写对联

中考复习专题四:仿写对联

ID:35996568

大小:22.5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中考复习专题四:仿写对联_第1页
中考复习专题四:仿写对联_第2页
中考复习专题四:仿写对联_第3页
中考复习专题四:仿写对联_第4页
中考复习专题四:仿写对联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专题四:仿写对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考复习专题四:仿写对联【解题指津】考点一:仿写仿写题并不是单纯地仿造句,它有着需要遵循的规则和解题技巧。要做到“四看”。 一看话题。看需要沿用原来的话题,还是需要变换话题。如2013年山东临沂卷仿写题,沿用原来的话题“读书”,2013年甘肃定西卷仿写题,则需要自选“彩虹”等话题。 二看句式。仿写题的一个特点是仿写时必须严格按照例句的句式特点去造句,做到句式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看看它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要弄清楚仿写时例句中的哪些词语需要保留,哪些词语需要替换;弄清楚句子内

2、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进、并列,还是因果、条件、假设等。如2013年四川乐山卷仿写题: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这个例句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仿写时要保留“无论是”“还是”“都是”等词语。三看内容。要看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何联系。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内容上保持一致,情感色彩上保持一致,主题上保持一致,能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做到语意连贯。尤其是续写式仿写,更要与前后句语意、色彩保持一致。如:“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3、 ,        ,        。”这道仿写题,主题内容必须是写“读书的作用”,换成其他的内容就不对了。四看修辞。看题目对修辞有无限制和要求,看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一般常考的修辞有比喻、排比、对比、对偶等。因此,对这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我们不仅要做到了解,而且要做到会运用。例1:(2014·湖南岳阳)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文构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的排比句。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感悟,一种特别的收获。欣赏一封短短的家书,会让你想起故乡的亲切与温馨;            ,              

4、        ;欣赏一束淡淡的康乃馨,会让你享受生命的清雅和悠扬……【解析】这道题既是仿写又是续写。答题时要先分析例句,仿写时要把握仿写的句式,即“欣赏XXXX(数量词+形容词)的XX,会让你XXXX(动词+名词)的XX(形容词)与XX(形容词),根据自己平常的积累,选择与前后句相类似的话题进行仿写。【答案】示例一:欣赏一个浅浅的微笑,会让你忘却生活的无奈与愁苦  示例二:欣赏一处小小的风景,会让你体会心灵的静谧与安宁   示例三:欣赏一缕红红的晚霞,会让你感悟自然的绚丽与美好  示例四:欣赏一轮圆圆的明月,会

5、让你想起亲人的深情与温暖。例2:(2014·重庆A卷)一位同学读了培根的《谈读书》,做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你帮他在②③处分别填上一个句子来概括后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句式不限)①读书价值颇多: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②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③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解析】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概括后文。②处句子中提到“狡黠者”“无知者”“明智者”三种不同的读书人,而“鄙”“羡”“用”是他们之间读书的区别,由此概括组织语言即可。③处

6、引领的句子主语是“书”,不同的书可“浅尝”“吞食”“咀嚼消化”,由此组织语言概括即可。【答案】②不同品性之人对待读书的态度亦有不同  ③不同的书读法亦不同考点二: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2)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3)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

7、完整的语义。(4)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从中考对联的命题情况来看,不论是撰写、补写,还是组合、链接,其考查的重点实质上是对联的拟写。对联拟写的考查,与句子仿写相类似,我们根据句子仿写的有关解题技巧和对联的一些特殊要求即可答题。解答对联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主要是把握对联的六大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谐、意义相关。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

8、”,而在结构、词性或平仄等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做“宽对”的要求。解答对联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对联题的命题指向。近年来,对联命题材料开始由课内走向以课外阅读为主,尤其是指向当地人文资源,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家乡的了解。②拟写对联时要注意审题,不要忽视题目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离题意。 例1:(2014·吉林省卷)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