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触发电路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触发电路设计

ID:36000108

大小:45.6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电力电子技术触发电路设计_第1页
电力电子技术触发电路设计_第2页
电力电子技术触发电路设计_第3页
电力电子技术触发电路设计_第4页
电力电子技术触发电路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力电子技术触发电路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设计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班级:电气13-10班成员:陈万涛赵伟成陈美彤李瑄一、晶闸管晶闸管(Thyristor)是晶体闸流管的简称,又可称做可控硅整流器,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晶闸管产品,并将其商业化;晶闸管是PNPN四层半导体结构,它有三个极:阳极,阴极和门极;晶闸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调压、无触点电子开关、逆变及变频等电子电路中。二、晶闸管工作原理晶闸管为半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工作条件如下:1.晶闸管承受反

2、向阳极电压时,不管门极承受何种电压,晶闸管都处于反向阻断状态。2.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仅在门极承受正向电压的情况下晶闸管才导通。这时晶闸管处于正向导通状态,这就是晶闸管的闸流特性,即可控特性。3.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只要有一定的正向阳极电压,不论门极电压如何,晶闸管保持导通,即晶闸管导通后,门极失去作用。门极只起触发作用。4.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当主回路电压(或电流)减小到接近于零时,晶闸管关断。三、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设计要求为了控制晶闸管导通,必须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加正向电压,同时必须在门极和阴极之间加上适当的触

3、发信号(电压或电流),因此晶闸管工作离不开触发电路的保证。在设计触发电路时应遵循以下要求:1、触发信号应该具有足够大的电压和电流,保证控制特性不一样的晶闸管均能够可靠触发,但又不损坏门极。一般要求触发电压在4-10V范围内,触发电流在十几至几百毫安之间;2、触发脉冲前沿要陡;3、触发脉冲必须具有足够的宽度,保证晶闸管有效触发;4、不触发时,触发电路的电压应小于一定值;5、在相位控制的触发电路中,触发脉冲应与主回路同步;6、触发电路在一般情况下应与高压电位的主电路隔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工作。四、単结晶体管的晶闸管触发电路

4、设计1、基本电路电路如下图所示,图1単结晶体管触发电路2、工作原理由上图电路可知,在接通电源后,电源电压经电阻向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电压逐渐上升,当电容两端电压上升至単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时,管子导通,电容通过管子和电阻放电,在输出端电阻上产生一脉冲输出电压,随着电容的放电,电容两端电压逐渐降低,当下降至管子谷点电压时,管子截止,电容重新充电,并重复上述过程,于是在负载端电阻上产生一串周期性脉冲。采用稳压二极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输出脉冲幅值的稳定,并可获得一定的移相范围。电路的原件参数选择范围如下:在上图电路中,记电容为C

5、,电源为E,从左边电阻为R,右边上面电阻为R1,下面电阻为R2(1)电容C,C的容量太小,放电脉冲就很窄,不易触发晶闸管,容量太大会与电阻的选择产生矛盾。一般C的选择范围是0.1-0.47uF;(1)放电电阻R1,阻值太小,放电太快,尖顶脉冲过窄不易导通晶闸管;阻值太大,漏电流在R1上的电压降就大,致使晶闸管误触发,一般R1的范围是50-100Ω;(2)温度补偿电阻R2,因为単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为,其中分压比η几乎与温度无关,Up的变化由等闲二极管的正向压降Ud引起的,为了稳定Up,接入R2,R2的选择范围300-4

6、00Ω,η一般选择范围为0.5-0.85;(3)充电电阻R,由下式确定选择Uv、Up为谷点和峰点电压;Iv和Ip为谷点和峰点电流(4)稳压二极管的选择,若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太低,会使输出脉冲幅度减小造成不触发,若选得高,会损坏単结晶体管或晶闸管,一般选用20V左右。1、仿真波形根据参数选择原则,参展图1所示电路,通过EWB仿真可得如下波形,从波形可以看出,输出脉冲具有很陡的触发前沿,脉冲宽度足够大,能够有效触发晶闸管,满足设计要求。图2単结晶体管触发电路产生触发脉冲仿真波形五、实际仿真效果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

7、晶闸管电路,采用仿真方法检验设计电路是否设计合理,仿真电路如下图图3晶闸管电路对应仿真波形如下图图4仿真结果六、总结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基于単结晶体管的晶闸管脉冲触发电路,经过仿真检验,设计电路可产生基本满足要求的脉冲触发信号,但在结合晶闸管电路应用时,其触发角α不能很好控制,如图4所产生波形,显然其触发角度为0,因此还需进一步改进电路,以满足移相电路的控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