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辣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案例

《“凤辣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案例

ID:36008449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28

《“凤辣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案例_第1页
《“凤辣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案例_第2页
《“凤辣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案例_第3页
《“凤辣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案例_第4页
《“凤辣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凤辣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案例朱市二中雷丽丽一、文本分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选自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第三回。细读文本,有如下感想:1.关于单元学习目标和课前的导语。通过阅读单元提示,可以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对于这一课来说,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方法是教学重点;另外,这一课的编排为“人物描写一组”也是教学中值得我们关注的,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等是文章的主人公;课前的导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简要介绍了《红楼梦》的梗概以及作者,还有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众人相见的背景,在教学中不可忽略,应

2、提醒学生结合导语读懂课题,帮助学习课文。2.关于本文的写作特色(或者说是文本的教学价值)。(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具体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则是两块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对于感受人物形象,阅读理论告诉我们:读者对于文本的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者的知识积累、人生阅历等等。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或者读过《红楼梦》原著的寥寥无几,人生阅历、人情世故上等积累更是缺少,让学生鞭辟入里地去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特点显然超过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这两个目标中教学重点之一应该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人物形象的把握

3、应该是在欣赏语言形式、体会描写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的。(2)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A、外貌描写,分二个部分,一是“佩饰”“衣服”的描写,二是身材容貌的描写。对于这些语言,深究其深奥的意思没有任何意义,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读、引读等形式,欣赏、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对仗美是重点目标之一。B、语言描写。王熙凤在《红楼梦》中被誉为“语言学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精彩的语言描写方法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对于王熙凤的语言描写,总共有三处:第一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凸显王熙凤的嚣张、地位不同;第二处,也是最精彩的一段话,总共四句话,要让学生先分清,然后通过借助动作、表情读好这段话,然后通过比较“真有”“才

4、”等词语的表达效果,进而体验“话外之音”也就水到渠成了!第三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借助王熙凤多变的表情、善于见风使舵的表现来读好这段话,体会人物的形象也就不再难了。C、动作、神情描写:通过王熙凤的“用帕试泪”“转悲为喜”和“携”、“忙携”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王熙凤善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个性,应整合在朗读中。D、侧面、衬托描写:比如贾母口中的王熙凤、林黛玉眼中的王熙凤描写,以及众人都是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的背景下,更能衬托出王熙凤的张狂。E、“飞白”的艺术。林黛玉作为本文的两个主人公之一,作者着墨的地方只有一处心理描写和一处动作描写,这种高超的“飞白”艺术,更加衬托出了王熙凤的泼辣和林黛玉的

5、性格。虽然不是重点,但是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3)文章的语言。本文用古白话文写成,虽然在之前,学生对于古白话文已经有过接触(例如《猴王出世》),但是这样的语言无论在语音还是在语义理解上,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有难度的,这样的阅读障碍是不能忽略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合适的学习策略去解决。例如:媳妇、老婆、接见等词语的古今异义,可以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恭肃严整如此”要用调整语言顺序的方式来解决;“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等语言更多的是朗读的音和节奏、停顿上的难点,需要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读、引读、配音乐读)等方式来解决,进而体验语言的美,欣赏语言。综上,本文的教学重点基本上可以定位为

6、: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欣赏描写王熙凤外貌部分语言的节奏感和对仗美;通过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引导学生将王熙凤的语言读好,体会作者语言、动作以及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对于人物形象的感受,设想主要采用“归纳式”:即在让学生朗读、欣赏语言,体会描写人物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纳人物的特点,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二、教学目标及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红楼梦》电视剧中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片段约2分钟;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调换语序、联系注释等方式理解比较浅显的文言词汇,欣赏外貌描写中语言的对仗美和节奏感,通过联系课题、导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以后学习阅读此类文章提供借鉴。2.在联系单元整

7、组阅读提示的基础上,通过体悟想像、感情朗读、删词比较等方式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侧面描写等),揣摩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初步体会各类描写的表达效果。3.通过阅读欣赏、拓展延伸,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三、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示,定位目标1.出示课题:22人物描写一组教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第22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2.初步感受课文特点提示:请你们粗粗浏览一下,这篇课文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