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steven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ID:36011312

大小:39.6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4-29

steven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_第1页
steven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_第2页
steven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_第3页
steven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_第4页
steven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steven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翻到书上第20页,这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关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 经济学分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这是从物理学搬过来的分法。实际上,经济学从物理学搬了很多东西过来,接下来大家就会陆续地学到,这微观与宏观的区分就是你们遇到的第一个。 物理学的发展先有宏观,后有微观。大家在中学学到的牛顿力学等就属于宏观物理学,是以米(metre)为尺度单位的。后来的微观物理学则深入到物质的分子、原子层次,之所以要跟宏观物理学相区别,是因为在这个尺度上物质的运动所服从的规律与宏观物体有本质的区别。 与物理学先有宏观、后有微观不同,经济学是先有微观,后有宏

2、观的。那么经济学为什么也会分微观与宏观呢?这就要追溯一下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我也趁此机会,在这一讲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经济思想史。 在第一讲的时候我已经说过,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一门学科。从那时发展到今天,经济学经历了两个阶段:古典(classical)经济学时期和新古典(neo-classical)经济学时期。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处于新古典时期。古典时期的著名的经济学家除了开山鼻祖斯密之外,还有李嘉图、穆勒等,包括马克思也属于这一时期。马歇尔于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则标志着经济学从古典时期进入新古典时期,他也凭此成为承前启后的一

3、代宗师,在经济学上的地位仅次于斯密。《经济学原理》被视为历史上第一部经济学教科书。今天你们看到的经济学教材,其架构就是来自于《经济学原理》,所以你们看古典时期的经济学经典(如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等),会觉得跟现在的教材出入很大,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就跟现在的教材颇为相似了。 古典经济学时期并没有微观、宏观的术语,但其实已经有微观、宏观的概念,但那时的概念与现在新古典时期的大不一样。古典经济学把经济学的研究分为两大领域:资源使用与收入分配。前者算是微观,后者算是宏观。 古典经济学集中于分析市场机制(价格准则

4、)如何引导资源使用以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后得到的收入又如何再分配给参与生产的各项资源。古典经济学家推崇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认为政府只需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就足够了。大家知道守夜人是什么吗?守夜人的职责主要有二:其一是打更报时,其二是巡逻防火、防盗。也就是说,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政府的作用非常有限,也不应该干预市场,市场的自发运作就能把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安排得恰到好处。 进入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家这个关于市场能自发地把经济活动协调得很好的观点也没有改变,只是引入了数学——主要是几何——来表述、推导经济理论。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市场之能深信不疑。 然而,1

5、929-1933年由美国的股票崩盘引发、及后席卷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萧条动摇了人们对经济学家的信任,进而动摇了经济学家对市场的信任,也就动摇了对当时的经济学的信任。 以后大家学到供求理论就会知道,经济学认为,市场能通过价格的变动来地自发调节需求与供给,使二者总能相等。然而,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的生产过剩(即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物价持续下跌(通缩)、失业率高企(即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明显地无法用当时在经济学里的处于正统地位的理论来解释。尤其是当时被奉为金科玉律的“萨伊定理”(它认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看来,供求会失衡——还要是长期地失衡——根本是

6、无法想象之事。 在大萧条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其实让人听了只会感到心酸的笑话:一个儿子问父亲:“为什么冬天到了,冷得那么厉害,我们家还不买煤烧火取暖?”父亲回答:“因为我失业了,没钱买煤。”儿子又问:“为什么你会失业?”父亲回答:“因为我供职的煤炭公司的煤卖不出去亏损严重,只好破产关门,于是我们这些员工都失业了。” 你们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里都学到过,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在这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推行“新政”,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力挽狂澜,拯救了美国经济,终结了大萧条,也终结了政府把国民经济自由放任给市场自发调节的历史,开启了从小政府转变为大政府的时代。 据我所知,现在中学的

7、政治课已经有教凯恩斯的理论,因此你们大概已经在那里学过,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对当时处于正统地位的、主张自由放任市场的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一套以分析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为对象、以政府干预市场为政策建议的主张。 可惜,这些在历史教科书、政治课本上描写得绘声绘色、激动人心的所谓“历史事实”基本上都是错的,有着严重的误读与错解!——顺便说一句,我在第一讲的时候给大家打预防针,说你们在中学的学习都以教科书上写的东西为金科玉律,经济学教科书却是充满了错误的。但其实中学的教科书也不尽然都是对的。有两门课的教科书也是充

8、满了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